2017年我們還要面對這個問題……

撰文:武備志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網上圖片)

很多事情,就算想改變,或者不再發生,也需要時間。這個「MMA vs 太極」正是一例。

武備志編輯團隊,對於此事的感覺除了「無奈」二字外,亦深感要認真的討論武術,依舊有很多知識需要普及,而我們想要傳達的意思,亦要下很多功夫才能成功。

 

已經是2017年了,這種事情什麼時候才會停?

 

對武術的另一幻想

在武備志的不同文章中,都寫過不同的人,不論是坊間還是習武者,很多時候都會存在不同的幻想:不論是對動物的情意結習武後的神效、更甚的可能相信古怪的凌空勁等等。而另一個常有的幻想,就是「不練搏擊,但搏擊能力好」。

這種情況不只是存在於傳統武術,不同的武術也會出現。例如,假如你是在一個拳擊館中,每天都只是打沙袋,不論是有拳套、還是沒有拳套,你的拳擊搏擊能力是不會變得優秀的。相比街外人,你當然更好,因為你知道動作的發力、姿勢,而你也有更好多體能;但同時,只打沙包的你,不懂出擊的時機、不懂追擊的步法、不懂ring cut的技巧,就像你「知道」這些知識,但你能做到嗎?你習慣被打中嗎?你身體習慣那些動作嗎?在緊張的情況下你的發揮又有多好?這些東西,如果沒有搏擊練習,就沒有。

正如一位沒有練過「華麗表演腳」的搏擊拳手,就算他的戰績有多輝煌也好,你突然要他踢難度極高的多重迴旋踢,他也踢不了。無他,就是因為沒有練習而已。或許給他兩星期,他就可以做得到,但你也要給他兩星期練習。

回到這次「鬧劇」,如果太極一方平常根本沒有搏擊訓練,面對一個每次訓練都有搏擊時段的選手,結果可想而知。

 

規則決定勝負,練習決定能力

一個流派中的比賽,往往會因應規則而有一套主流的打法(因這方法最易贏),而這套主流又會反過來改變流派中的訓練。不過因為規則所限,用來應付這主流打法的技術,可能並不允許在比賽中使用,這時候,要麼就是改規則,要麼就是順著主流打法作出微細的技術改變。
《現代MMA已不再是流派A對流派B》

在此舉出一個例子:極真空手道比賽及寸止空手道比賽。在極真空手道的比賽中,大多都是二人在極近的距離下作連續出拳搏擊,再加入低掃、膝、高踢等技術;而寸止空手道中的比賽,往往是二人在一個遠距離,忽然突進再一下攻擊。

兩者有如此大的分別,就是因為規則。極真沒有護具,但拳不能打頭,以致攻擊身體的情況極多,那就變成近距離交戰;寸止空手道比賽,一擊得手後會暫停比賽,所以打這規則的空手道家,會集中在那一次攻擊之中。

因為這規則,想參加這次比賽的空手道家就會有相應訓練,以致極真空手道家的身體抗打能力極強,而寸止空手道家的突進能力就很強。

有怎麼樣的訓練,就有怎樣的能力。

2020年東京奧運有空手道比賽,是寸止空手道規則,今年極真會館也有派出兩位選手參加全日本空手道聯盟認證的賽事,以示支持及團結,但兩位選手最後都輸了,按他們的說法是「距離感、時機都不一樣」。

這就是規則決定勝負,練習決定能力。

 

改變需要時間,以及膽量

因為MMA規則少,所以可以讓不同門派、不同的人,以自己的風格在當中比賽。其實不同的門派,在進入MMA時都輸過。而現時,並沒有一個選手是可以只依靠一種技術,就贏得比賽的。

不過輸過後,選手沒有故步自封,反而去練習、去研究,究竟如何才能把自己擅長的技術去發揮,當中有很多挫敗,選手需要不斷適應,但唯有如此才能進步。如今,不同的門派、不同的風格,都可以在MMA中落地生根。當中需要的除了時間,還有膽量。

忽然,很多的人都很怕輸,好像輸了的話,整個門派就沒有價值,但其實,所有門派都輸過,假如有不敗門派,那現時應該只有那個門派存在;同時,不同人也可能適合不同門派及風格,這在《開宗立派》一文中也有提過。

同時,各個名家都有輸過,以上的文章也有說到,他們肯去嘗試學習新的技術,去變、去進步。武備志多次介紹名家,不是想跟讀者們說老一輩有多厲害,祖師有多威武,而是想大家去學習他們的精神,不論是創新、整理技術的決心、對教學的熱誠,還是肯去嘗試的膽量,這些都是我們這個年代需要的。

技術創新、改進,是一個門派的生命力的象徵。

 

你打的一拳,是你的一拳,不是你門派的一拳

到最後,回到門派「衰落」的話題。一個人輸了,不是門派沒落;你輸了,也不是你一輩子都輸。

一個人輸了,大家一起找藉口,不改善問題,這才是該門派沒落;怕輸,所以不肯去嘗試,才是輸一輩子。

到最後,你打的一拳,並不代表任何門派,因為武術就是面對自己,那一拳只代表你;你輸了,那就輸了吧,不用背負、也毋須背負太多,人生總有贏輸,而且你根本沒有「輸」,因為你總是在學習之中。

 

這才是我們認為對武術該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