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爪刀﹒印度虎爪|東南亞以虎為名的兵器 或鋒芒在外或藏於掌內
提起老虎的話,大家會想起什麼兵器呢?今天武備志跟大家介紹兩種以「虎」為名的東南亞兵器——馬來虎爪刀(Kerambit)及印度虎爪(Bagh nakh)。
馬來虎爪刀Lawi ayam/ Kerambit
Kerambit(又名Karambit)常見中譯名為「虎爪刀」,在馬來武術中是較出名兵器。在馬來短兵器中,爪刀又有Kerambit和Lawi ayam之分,它們在刀鋒設計上均以爪為原型,Kerambit以虎爪為原型,刀身較彎曲;而Lawi ayam以雞爪為原型,刀身只略微彎,比Kerambit長,一般為30-40cm長。兩款刀鋒,均有單刃或雙刃設計。這類爪刀在馬來武術中,主要是用來近身劃傷敵人或割經脈所用。
而在刀柄設計上,爪刀又有兩種刀型之分。第一種,設計上在刀柄會開有一孔,當用者將食指套入,刀鋒會由尾指伸出。這類設計,方便用者按實戰需要,藉食指發力,將刀身拋出,延長刀的攻擊範圍,亦方便做「勾」的動作。
汶萊師傅Maul Mornie示範Karambit用法(刀柄有孔設計),留意武者會擅用扣入手指的刀柄設計,需要時手指一轉,將刀鋒由手指尾伸出拋向由食指伸出,延長攻擊範圍。Karambit刀身亦可作為硬物,撞掉敵方手上短刃。
《武備志》訪問Evan師傅,有關虎爪刀種類。
第二種設計在馬來以外較少見,即把刀柄圓孔除去,在柄身末端留一個「凹位」,讓食指或手指公放在凹位(見圖紅圈位置)。據說,因柄尾孔設計在收藏於腰間時,套入手指後刀柄仍容易給敵人發現,而柄尾凹位設計,當手指按著凹位時,敵人不容易發現。而且手指扣入柄末孔環,敵人一旦用手掌包著自己握刀拳頭,手指給刀柄壓著會帶來劇病,故而有這種設計出現。
在印尼電影《The Raid 2》(港譯「突擊死亡塔2」)中,便安排了以虎爪刀對打場面,見2:50。(注意:內含血腥場面)
不論上述哪一種刀身設計,打法上均配合馬來拳術常用的Gunting手法,即雙手出招時有如「鉸剪」開合來回。Gunting出拳時講求雙手開合幅度不大,注重來回收放速度,講究製造密集攻擊而不追求力度(相對而言),一手消解敵人攻擊(block),一手攻擊敵人手部或身體部分(attack)。雙手發拳時,配合不同步法攻擊敵人外圍或內圍,或透過掃撥手法(sweeping motions)將敵方手於內外圍掃撥,改變攻擊位置。當換著一手執爪刀/匕首時,便一手空刃消解敵人攻擊/鎖敵人關節,另一手持爪刀削敵人手部或頸部,來回開合出招遞進。
印度虎爪Bagh nakh 簡介
Bagh nakh,直譯為「虎爪」,是來自印度的爪形武器,有說一些是設計成在指縫中伸出利刃,一些則隱藏在掌下。通常Bagh nakh都有4到5塊像勾的利刃,用以攻擊敵人,也可以在刃上加上毒作暗殺用。
錫克教中的錫克武士(Nihang)則會把Bagh nakh放在頭巾內;作戰時,左手裝上Bagh nakh,右手拿著較大的武器,例如劍刃作戰。可能因為小巧易收藏,有說是女性防身的好武器。
雖然不知道Bagh nakh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但關於這武器最有名的故事,則是17世紀印度民族英雄希瓦吉(Shivaji,又譯西瓦吉/西伐其)以此殺死阿夫柴爾汗(Afzal Khan)將軍的故事。
在17世紀時,印度被三個穆斯林政權統治,印度教徒受壓迫,希瓦吉決定要反抗。從1655年開始奪取其中一個政權Bijapur的地方,並獲得很多印度教徒支持。
以下是節錄自《印度的故事》(P.139 - P.140)︰
當希瓦吉在山堡中遠遠望見阿夫柴爾到來,他便請他的母親替他禱告,因為她也許會不能再看見她的兒子了,他把鎧甲穿在他衣服的裏面,把鐵灰隱藏在他包頭布的中門,在他袖 子中是一把彎曲的匕首。
而在他右手掌中,握著一排銳利的鐵鉤,名叫虎爪,那虎爪上裝有兩環,串在兩個指頭上,形似指環,所以當他伸手露出手背,祇見帶著兩隻戒指,別的都看不出。
當希瓦吉和阿夫柴爾相會時,兩人互相猜疑,終於兩人爭吵起來,阿夫柴爾正要拔出他 所佩的劍來對希瓦吉,希瓦吉早已握緊手指,露出虎爪來刺進阿夫柴爾的肉裏,再用匕首把他殺死,同時希瓦吉的伏兵馬上向回教軍包圍衝殺,回教軍碎不及防,四散奔寬,大敗而回。
網上雖然有展示Bagh nakh爪擊威力的影片,卻鮮有相關的武術演練片段。因此,筆者對Bagh nakh的真正格鬥效果抱有懷疑。假如讀者有相關經驗,不妨留言跟大家分享一下。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形意拳共分有十二形,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