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空手道|不能全力打擊的規則 竟然與「一擊必殺」有關

撰文:斷水流大師兄
出版:更新:

東京奧運空手道男子75公斤以上級組手金牌戰,由沙地阿拉伯選手哈美迪以一高踢「KO」了伊朗運動員根扎迪,但因為「寸止」規則,遭取消比賽資格而只得銀牌。結果很多有看搏擊運動的人都有點奇怪,為何被KO者反而會贏?
為何會有「寸止」這種比賽模式?這就要說一點歷史了與背後理念了。

文章作者:斷水流大師兄

因「KO」而落敗

轉自01體育,東京奧運空手道男子75公斤以上級組手金牌戰,由沙地阿拉伯選手哈美迪(Tareg Hamedi)對戰伊朗運動員根扎迪。

比賽開始僅9秒,哈美迪就憑「IPPON」取得3分,約1分鐘後,他更先領先至4:1。隨後哈美迪施展一記正面高腳踢,狠狠擊中對方頸部接近喉嚨的位置,令根扎迪立即暈倒在地。

哈美迪施展一記正面高腳踢KO對手。(美聯社)

↓↓↓哈美迪飛腳KO對手逐格睇:(按圖放大)↓↓↓

+4

沒有任何反應的根扎迪即場接受醫護人員治理,更用擔架把他抬離賽場。哈美迪認為自己勝出,激情大叫及高舉雙手慶祝起來。

然而奧運空手道項目跟其他搏擊運動有別,規例要求運動員必須遵守「寸止」原則,即在攻擊到對手的5cm左右距離時必須收手、不能過度接觸及攻擊,令對手受傷。

結果哈美迪因沒有收手(Unchecked attack)被裁定違規,遭取消比賽資格而得銀牌;仍未醒過來的根扎迪則「躺着也奪金」。

可以全力打擊的空手道比賽Karate Combat亦出來「抽水」,說讓兩位在Karate Combat的賽事中全力再戰一次,定個勝負。

結果很多有看搏擊運動的人都有點奇怪,為何被KO者反而會贏?「寸止」規則的背後想法又是什麼?要了解這種比賽模式的源頭,就要由船越義珍與他的門徒說起。

從沖繩到日本本土 - 船越義珍

船越義珍被譽為「現代空手道之父」,是將空手道自沖繩傳入日本本土的第一人,同時也是現代空手道流派「松濤館流」的創始者。關於他把「唐手」帶到日本本土,並把「唐手」改稱「空手」的詳細歷史介紹,可以看《船越義珍空手道之父︰沖繩傳入本土第一人 創辦松濤館作育英才》這篇文章。

戰後的1948年,以船越義珍的門徒為核心的團體成立了「日本空手協會」(JKA),船越出任第一代最高師範。他的其中一位門生中山正敏,正是提倡科學化訓練及組手比賽的主力。

此時亦存在各種規則的自由組手比賽,例如1954的「全國空手道選手權大會」就是有防具的空手道組手比賽(亦因此後來改名為「全日本防具付空手道選手権大会」),亦有類似「全接觸空手道」的比賽,但「輕接觸」(或俗稱「寸止」)正是JKA所推崇的比賽規則。

不過,船越義珍反對自由組手,有說原因在於他認為空手道並不是用於「競技」的技術,因為他更著重於空手道於德育及個人修養的面向,正如他所提倡的「空手為君子的武術」及「空手無先手」這兩個武學理念一樣;亦有指他認為空手道出手是「一擊必殺」的,所以不能夠作比賽,這在下文亦會提到。

由於船越的門徒當中對於推廣自由組手比賽的合適與否產生意見不一的狀況,因此船越為了希望門徒能夠和解,他站在中立的立場於1956年辭退了JKA的職位。此段期間,船越寫下了多本著作,其中包括了他的自傳《空手道一路》。1957年4月26日早上,船越在東京的家中安詳逝世,享年八十八歲。

「寸止」與「一擊必殺」與「安全性」

雖然船越義珍反對自由組手,但自由組手的「寸止」規則,很多人指正正與他對空手道的理解有關。

《松濤二十訓》。(圖片擷取自:日整本空手道松濤會網頁,https://bit.ly/3CuxC0r)

船越義珍的《松濤二十訓》中的第15條是「把人的手足想像成劍刃(人の手足を剣と思へ)」,出手能致人於死地,這與他認為空手道出手是「一擊必殺」這個想法相通。

正正因為如此,他的門徒就把這個概念放到自由組手中,即「我們知道空手道家有一擊必殺的能力,因此他們第一擊擊中對方,就能分勝負」。所以,空手道家只要確認自己能擊中對方,就可以收拳,因為該拳是「一擊必殺」的。

因為「第一擊就能決勝」,所以在比賽中必須展示出第一擊的重要。這可以由現時比賽中,「先得分者會有『先取』,當二人同分時有『先取』者勝」來印證。

這一種自由組手的方法,亦慢慢演變為我們現今看到的這種「運動空手道」比賽模式。以下是在1975年舉行的「IAKF世界賽」,可以看到比賽模式已與現時很相近:

另一個原因當然是安全性。在很少護具的情況下進行對打,「寸止」正是個安全又可行的規則。

另一角度觀賞賽事

當然,對於「預設」空手道家有一擊必殺能力的這種比賽模式,不同人有不同意見。例如大山倍達就對此不滿,而創立了極真會館以及「全接觸空手道」的比賽模式。亦有人認為,「一擊必殺」不是問題,但不應是一個「預設」,而應該作為「目標」去追求。

另一方面,每種運動都有其特別的規則,只要比賽時二人在同樣的規則下比賽,就沒有公平性的問題。而且每種搏擊運動也有其價值,亦應以不同的角度與標準去觀賞。

例如「運動空手道」中運動員的反應、步法、時機以及速度就很值得欣賞,也有很多選手可以把這些優勢放到其他搏擊運動中,例如 Lyoto Machida及堀口恭司兩位就在MMA中有耀眼的成績:

前UFC冠軍Henry Cejudo,也把自己的打擊能力提升歸功於空手道訓練。片中的1:20秒左右正提到他認為空手道對「距離」有極好的理解:

無論如何,現時這種空手道比賽模式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搏擊運動項目,雖然未知未來會否重返奧運,但是仍值得大家繼續留意。

【香港空手道奧運代表劉慕裳的日常生活點滴】

+9

中華台北空手道「小清新」文姿云反差萌的一面:(按圖放大)

+15

楊勇緯部分「勾魂」照(按圖放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