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短扁棒】紐西蘭原住民戰士的榮耀 勇猛曾令歐洲人聞風喪膽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提起木制兵器的話,大家馬上會想起日本的木刀,或是普通的矛棍。這次將跟大家介紹一下,來自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傳統兵器—— Patu(巴圖短扁棒)。

▍毛利人哈卡戰舞 紐西蘭原住民戰鬥民族

+7

提起毛利人的話,大家可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們是位於世上哪裡的民族。但假如大家有留意欖球運動(是Rugby,不是美式足球)的話,會發現有紐西蘭國家隊經常在比賽前上演Haka戰舞,一邊大聲叫喊,一邊伸出舌頭作出鬼臉,一邊拍打自己的身體。其實,這種戰舞正正就是源自毛利人的舞蹈形式。

毛利人是紐西蘭境內的原住民,屬於南島語族玻里尼西亞人。現在毛利人總人口約有70多萬人,其中紐西蘭有62萬,澳洲有12.6萬,英國有8千人,美國和加拿大有4千左右。毛利語亦是紐西蘭的官方語言之一。

「Māori」(毛利)這個詞在毛利語語境中表示「正常」或「正常人」之意,當時的歐洲人進入紐西蘭,毛利人便如此自稱。外邦人則稱呼「Pakeha」(原意有「反常人」的意思。)。

毛利人除了戰舞出名外,他們的木製兵器亦非常著名,如Wahaika(單邊棍)、Taiaha(木矛)、Kotiate等。今次則介紹似短棒卻又外形渾圓的Patu(巴圖)。

延伸閱讀︰

迴力鏢|過萬年的澳洲土著傳統兵器 還是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陪葬品

【飛刀】非洲原住民的奇形怪狀多刃兵器 勾刺劈擲樣樣皆能

▍木製兵器只能作鈍擊?

在介紹之前,想先去除一個非常普遍的誤解,以為木製兵器一定只能當作鈍擊兵器之用。可能是因為在主觀概念下,木材的硬度跟石頭或金屬相比,實在相差太遠,所以很難想像以木製兵器砍切東西。

其實木材亦有分成不同的密度,木材密度越高硬度自然越高。只要把這些木材加工打磨,製成刀具的話,亦可用於切割之用。其鋒利程度甚至可以輕易地砍瓜切菜,若是砍在血肉之軀的話,相信亦可劃破皮膚,造成開放性傷口。(當然,切傷跟切斷還是差一段很大的距離。)

除了硬木以外,在Youtube上便有不同的Youtuber嘗試以不同的材質去製作刀具,包括意想不到的物料,如︰食用啫喱、巧克力、白飯等。經過加工後,這些刀具都具有一定的切割能力。

延伸閱讀︰

【Macuahuitl/黑曜石鋸劍】阿茲特克戰士利器 16世紀最鋒利的石製兵器

【Atlatl】歷久不衰的投擲兵器 舊石器時代的擲矛器

▍Patu的制式及社會地位

「Patu」一字在毛利語中具有「打擊」、「制伏」等意思。巴圖是一種扁平的匙形、葉形短棍。它有一個又寬又圓的棍端,以及扁平而經過打磨的兩側,像是兩刃一樣。然後棍身逐漸縮小後形成手柄,柄底會有一個磨圓的鈍擊部位(Reke),類似於劍尾圓頭(Pommel)。有時更會在柄底鑽有一孔,穿連著皮制手帶,讓毛利戰士繫在手腕之上。

巴圖並沒有嚴格的制式,它的長度介乎於25至50厘米(10至20英寸),平均長度為35厘米(14英寸),寬度介乎於7到12厘米(3到5英寸)不等。

毛利人習慣以不同的材質製作巴圖,包括有︰硬木製的「Patu Tawaka」、鯨魚骨製的「Patu Paraoa」、石製的「Patu Onewa」,以及以玉石製成的「Patu Pounamu」,又稱「Mere」。玉石製巴圖「Mere」在毛利社會中是族長、貴族、戰士的身份象徵,因此在不少毛利領袖的畫像及照片中都可以見到Mere的蹤影。

此外,毛利人在巴圖的形象上發展出其他相似的木製兵器,例如︰只有頂端及一邊磨扁,另一邊凹陷的「Wahaika」;扁平兩側突然凹陷,像葫蘆一樣的「Kotiate」。

延伸閱讀︰

中世紀兵器|圓盤匕首︰騎士必備身份象徵 原來是破甲擒拿利器

【Khopesh /鐮形劍 /弧形劍】 古埃及法老的象徵兵器

▍巴圖的使用技法

毛利戰士一般會把巴圖攜帶在亞麻腰帶內,或是以腕帶懸掛在手上。在近距離戰鬥或在長矛「Taiaha」或木斧「Tehatewha」丟失時,才會以巴圖作戰。

巴圖主要用於近距離戰鬥中,其應用手法跟其他棍棒武器略有不同,其打擊手法除了一般砍劈外,更會集中以巴圖末端來刺擊或猛擊(Tipi)。在戰鬥中,毛利戰士會以巴圖猛刺對方肋骨、脖子或者太陽穴。據說,扁平的設計令巴圖的打擊力大增,甚至可以單靠手腕發力便可使輕易擊破對方的頭顱骨。

有指,精通巴圖的毛利戰士能夠以巴圖擊敗手持長矛的敵人,克服兵器長度的劣勢。此外,巴圖不只會單獨使用,更會配上一種手持或纏在臂側的護墊,用以擋格或卸開對手的攻擊。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