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鴻燊逝世】曾參與澳門陳克夫吳公儀大戰 年青時為拳擊好手

撰文:李嘉譽 賴家俊
出版:更新:

一代賭王何鴻燊(1921-2020)離世,各界對這澳門一代風雲人物的離開深表惋惜。年逾九十的何鴻燊,一生見證澳門歷史變遷,亦親身見證了多個重要時刻。例如1954年在澳門舉行太極宗師吳公儀對白鶴拳宗師陳克夫的慈善賽,這場龍爭虎鬥當年震動整個港澳武林,並掀起撲飛潮。這場大賽除了這兩位宗師對陣外,還有幾位南北名師參與制訂賽規,而當時只是三十多歲的何鴻燊亦有參與其中,上台客串給師傅試拳。

「陳吳大戰」中亦有客串表演

五十年代「陳吳大戰」,兩位主角分別是澳門代表白鶴拳陳克夫及香港代表太極拳吳公儀,陳克夫是澳門白鶴拳第二代傳人,吳公儀亦曾擔任黃埔軍校教官。這場大戰觸發原因事緣吳公儀自詡「自北方走到南方,未逢敵手」,此番話語激起陳克夫不滿,故雙方在報刊上引起爭論,爭吵越演越烈,最後要用拳腳解決。但由於當年香港並不允許公開比武,故比武擂台選了澳門新花園酒店,並以慈善賽形式舉行。據說當年賽前兩位宗師關係火藥味甚濃,但由澳門賭壇大亨何賢(前澳門特首何厚鏵父親)出面居中調停,說服兩位掌門人將比武改為有繩擂台慈善賽(有繩擂台是當年新潮事物),化干戈為玉帛,後來籌得二十七萬巨款亦捐給香港石峽尾大火居民。

這場比賽為求訂下兩位宗師都同意的賽例,何賢尊誠邀請南北拳師在賽前摸擬在擂台對決,從實踐中吸納各師傅意見訂立賽規。當時參與其中的名家有詠春梁相、太極名家董英杰(楊澄甫學生)、鷹爪門劉發孟和西洋拳李劍琴等,最後比武分六回合,每局五分鐘。規則有不準踢下陰、插眼、抬腿過膝等規定,兩位師傅亦簽了生死狀。

當時何賢的舊同事及好友何鴻燊,剛在澳門賭壇嶄露頭角,他亦有份在賽前表演項目中客串,上台由一位師傅以硬功硬吃何鴻燊幾拳。

年青時的何鴻燊熱愛運動,有長年健身習慣,亦是一名拳擊好手。他於日軍侵華期間曾一度中斷學業,加入俗稱「香港義勇軍」的皇家香港軍團擔任航空救護兵,上大學時迷上桌球,球藝亦精湛,並獲香港大學桌球比賽冠軍。後來亦愛上網球、打獵及跳舞,雖然不知當時何鴻燊上台試拳出招是否來真(現存的影片後製配上了很多誇張拳風配聲),但可以肯定的是壯年的他一定有不錯身手。

【點擊看當年大戰圖片及新聞】

+5

與李小龍有親戚關係

而較年長的讀者應該還記得,何鴻燊和李小龍是親戚。李小龍父親是粵劇名伶李海泉,母親為何愛瑜。何愛瑜有歐亞混血血統,是香港四大家族之首何東家族成員,養父為何甘棠,即李小龍外公,何東同母異父兄弟。

何東父親名何仕文,何東為猶太人父親何仕文與華人母親施娣所生,後來施娣與華人男子郭興賢生下何甘棠,所以何東與何甘棠雖然為兄弟,但後者並無混血血統。何東另一弟何福生下何世光,何世光之子則為賭王何鴻燊,所以李小龍和何鴻燊雖然無血緣關係,但輩份上是不出三代的表兄弟。

(影片中大約2:30左右,有何鴻燊上台試拳片段。)

陳吳大戰啟發新派武俠小說誕生

說回這場經典陳吳大戰,賽事因為開場不久雙方均有犯規起飛踢,故經裁判團商討後得出「不勝、不負、不和」的賽果,據當年《香港工商日報》報道,二人打完交還飲番杯和頭酒,歡喜收場。

這場拳賽後來除了帶來習武潮,亦成為文化人創作靈感,開啟了新派武俠小說熱潮。時任《新晚報》總編輯羅孚,他見到拳賽後港人仍沉醉其中,靈機一觸就立刻叫副編輯陳文統寫篇武俠小說。當時香港流行的武俠小說,主要講方世玉、洪熙官等洪拳系故事,內容低俗沉悶,不為文化人青睞。

陳文統出身嶺南大學經濟系畢業,之前並無寫過武俠小說,後來以「梁羽生」為筆名,寫他最熟悉的題材——義和團,成為他第一本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此書亦成為新派武俠小說鼻祖。這部作品寫技擊情節頗多,當中尤其詳述太極門功夫,這都和觸發創作小說的背景「吳陳太戰」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