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ster】不是扭扭樂:摔跤常見的降服技 為何在MMA十分罕見
不是扭扭樂遊戲,而是格鬥技。
提到Twister 的話,大家可能馬上會想起,那在紅黃藍綠圓點上扭來扭去的團體遊戲——Twister(中譯:扭扭樂)。其實,Twister 同時也是一種搏擊運動中的降服技及壓制技。
最近,Bryce Mitchell 造就了UFC史上第二個Twister 降服。
▍格鬥技中的Twister
Twister 是一種看似很像「把對手當成毛巾扭動」的降服技,常見於自由式摔跤、巴西柔術、MMA中。它屬於Neck Crank 的一種,即是透過扭動、摺疊或以其他方式對頸椎作出壓力和傷害,迫使對方投降。
Twister這一個技術,按將它發揚光大的巴西柔術家Eddie Bravo所說,在摔跤中被稱為guillotine(斷頭台),但因在巴西柔術中已有技術使用了guillotine這個名稱(就是我們所知的斷頭台),所以改名叫Twister。
▍Twister 的動作原理
要了解Twister 的降服原理,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人體頸椎的結構。它便於作出俯仰及扭轉動作,向前下擺的最大活動幅度為45-50度,向後上擺為85度,左右旋轉各為80度。卻不便作出向左右傾側的動作,只有大概40度左右。而由於脊椎的形狀,它對於前傾及左右傾的忍受能力較低。
而Twister 正正針對頸椎的活動弱點作出降服。
【點擊放大圖片觀看動作細節】
以UFC史上首個Twister的拳手「韓國喪屍」鄭贊成(Jung Chan-sung)降服Leonard Garcia為例子。圖中黃線、藍線、橙線分別代表Garcia的下肢、軀幹及頭頸。
首先,鄭以軀幹貼住Garcia的後背,使其無法向右扭動。然後雙腳交叉扣住Garcia 的左腳,因為腰髖被抵住,所以左腳亦無法向右轉動。下一步,鄭把Garcia 的右手繞到自己背後,令肩肘不會頂住抵抗,同時空出向右旋轉的空間。最後一步,鄭雙手扣住Garcia 的頭部,向自己方向收緊,對其頸項施予壓力。
正常情況下,當頸項向右受壓時,我們正常反應會以軀幹右旋消解頸部壓力。但在Garcia 當時的處境下,由於軀幹被鄭頂住無法右轉,腳又被鄭扣住無法發力,所以根本不能透過上身旋轉的方式化解。
最後只能像不能動彈的蝦子,以僅餘能夠活動的右腿在空中揮舞,作最後的垂死掙扎。
▍為何摔跤常見 卻少見於MMA中呢?
Twister 在摔跤中被稱為Guillotine(斷頭台),不時見於比賽中,用作壓制對手之用。但為何在1993年成立的UFC等足足18年,直至2011年才出現第一個Twister 降服呢?
這可能跟兩者的比賽規例有關。
根據自由摔跤比賽規則,主要分三種獲勝方法,第一是壓制獲勝,第二種是技術優勢,第三種是得分獲勝。而得分方面,主要是透過摔跌對手令其背部(包括臀部)著地來得分。所以摔跤選手每當身處下位狀態時,都會傾向胸口貼地平躺,或是作「龜式防守」,避免被對方壓制或翻滾得分。另一方面,當一方犯規時(好像是過分消極),會被罰以四肢跪地及被對方取得背位的狀態開始。而「龜式防守」正正是Twister 最常見的起始步驟,很容易被對方以腳勾住(俗稱入Hook)肢體加強操控。
而在MMA中,背部著地並不會扣分,反而被對方奪得背位的話則會陷入危機。所以MMA選手每當快被奪取背位時,都會習慣轉身背向地面,寧願以寢技防守對方的地面打擊,亦不願意被對方奪取背位。而對於攻擊方而言,一旦奪取到背位的話,與其花多數個步驟去完成Twister,不如以最直接、成功率高的裸絞(RNC)降服對方。
因此,需要取得背位來部署的Twister,更常見於摔跤比賽。
▍Twister 在MMA中的部署
【點擊放大圖片觀看細節描述】
最後交由將Twister 發揚光大的巴西柔術家Eddie Bravo,說明一下Twister 的常見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