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武術】昂拳:傳說中古泰拳的源流之一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昂拳是流行於廣西一帶的拳術,又有「軍拳」和「壯拳」之稱。這門拳法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據傳是古代壯人在戰場上殺敵一種武術。而「昂」字在壯語有「凶狠」和「厲害」之意。拳法又分徒手拳法和兵器術其中兵器又有長槍、刀盾、雙刀及一種壯人叫「紛撒」的長砍刀。有論者指這門拳法和泰國泰拳有淵源關係。

昂拳又譽為「南拳始祖」,據說有考證有過千年歷史。明朝時,壯族土司組建地方武裝兵力,又叫「俍兵」、「狼師」(故明代人稱壯民為俍人,狼為俍的轉音),擅長昂拳的狼兵在明代史書有「狼兵素勇,為賊所憚。」(《明英宗實錄》卷35)之記載,亦是明代軍制重要組成環節,經常為明廷派往剿賊和御倭,並屢有戰績。明朝末年,狼兵更在寧遠大戰中刀挫當時所向披靡的清八旗軍。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曾吸取壯拳技法訓練他們軍隊大敗倭寇,並將這技法傳入江浙一帶,並對江浙福建廣東沿海一帶武術發展帶來影響,亦可能反過來將南拳元素透過這交流機會傳回壯族。

在清代改土歸流以前,昂拳一直是壯民軍用拳術,技法較缺乏系統理論,拳腳肘膝外亦包括咬、挖眼、鎖頸、插陰等術。拳法亦因壯民不同地域分布而有一定區別,而與壯民有文化源流的民族,例如現在在緬甸、泰國和老撾的部份族裔在古代軍事文化都受到昂拳影響。此外,昂拳在軍事上也講求團隊合作,善於將不同兵種優化組合在一起,發更有效衝鋒陷陣能力。曾流傳有「長槍在前,兩側刀盾,雙刀斷後」布陣陣法,亦因昂拳在步法上深受戰爭陣法影響,因而又名「軍拳」。

南拳化發展

古代狼兵圖(百度百科)

清代土改歸流後,土司制度瓦解,狼兵也不再存在,昂拳不再是訓練士兵技術。而火器出現,淡化了當地武術重要性,昂拳由戰爭技法走向民間發展,成為民間舞蹈或祭祀表演。而民族學家亦指這時的昂拳在招式、名稱和技術風格開始有「南拳化」發展傾向。例如現在壯族武術套路「擒工大王拳」據說由洪拳「工字伏虎拳」演化而來,但這套路其中一式「飛沙走石」原型是昂拳本來的「嗎都奴」(狗撒尿),可見當中又有南拳色彩,又有傳統傳承。時至近代,因缺乏傳人和早年對壯族文化未夠重視,所以這門武術在近十年開始有失傳之虞。

昂拳拳法相傳有8套,但現在只有2套半流傳,總共51式。昂拳在每個動作前後一般要停頓,變換格鬥姿勢,而套路及招式名稱會有使用壯語名,部份招名到現在已不明其意思,而只有發音;兵器術方面有單兵操及群體組合。單兵比較簡單,一般是套路操練,群體組合則講究群體配合協同,各人要有明確分工。

與古泰拳關係
目前,昂拳與泰拳只知道有文化源流關係,但未有證據表明誰是誰分支。古昂拳(土改歸流以前)在拳術,刀及棍術的技法上分析,均有非常明顯古泰拳特徵:例如古昂拳有比較完整的拜師禮,下馬禮。一連串具軍事色彩禮儀反應了古代壯族軍事化體制的資訊。此外,拳勢風格符合古泰拳技法:兵刃技法可以用徒手方式演練,空手拳也可以還原兵刃格鬥的技法,「拳亦刀刀亦拳」,可以互換使用。

2018年中國政府已申請這拳術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只有兩位傳人,一位是昂拳代表唐曲、另一位是古代壯拳狼兵技藝代表劉志岩。

參考文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82%E6%8B%B3/922256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550777545678157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