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無極之刀:三皇炮捶李堯臣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北京會友鏢局,近代中國規模最大的鏢局,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D09aaK

李堯臣(1876—1973),出生於河北冀縣。由於家鄉武風盛行,所以李堯臣自幼便學習過一些基本武藝。14歲那年,李堯臣離開家鄉到北京謀生,在一間手工舖裡當學徒。由於李堯臣的長輩與會友鏢局素有來往,故此四年爾後,李堯臣便轉到去會友鏢局工作。

正如《武林與鏢師》一文所言,會友鏢局乃當時京城規模最大的鏢局,成員大多研習三皇炮捶拳法。而三皇炮捶的第四代傳人宋邁倫,正是跟李堯臣份屬同鄉。所以李堯臣在鏢局內頗能得到照顧,但要當上鏢師的話,仍然遠未有資格。

因此李堯臣進入鏢局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宋邁倫的弟子宋彩臣為師。一方面增強自己武藝,同時亦要熟習鏢局的各項運作。而除了拳術技法外,宋彩臣也將三皇炮捶的刀法、槍術、軟兵器等,一併授予了李堯臣。畢竟行鏢在外,面對的多是持械匪幫,兵器的作用自然更為突出。這點亦為李堯臣日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雖然會友鏢局人才鼎盛,又屢屢得到豪強大戶的接應,但走鏢的生活依然兇險萬分。按正史記載,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會友鏢局由保定向天津運送十萬兩現銀,途中遇到截鏢,八個鏢師死了四個。要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鏢師必須擁有成熟的交際手腕,並具備一定水平的武藝,而李堯臣正是這等人材。

在1901年至1906年其間,李堯臣數次替會友鏢局完成艱巨任務,包括護送皇親貴胄赴外考察等,這使李堯臣在清室享負盛名。據聞在1902年,他甚至獲邀為慈禧太后演武。可惜的是,隨著清廷結束統治,加上火器及交通網絡日趨完善,會友鏢局最終亦難逃歷史巨輪,在1921年正式結業。李堯臣亦跟一眾鏢師流落民間,改以授拳為生。

他在揚州水心亭附近開設了一間「武術茶社」,招待武術界同仁,並傳揚三皇炮捶武藝。與此同時,他又從各方友吸收不同的武術技法,據聞他便曾經追隨一名老者學習「綿掌」。這種海納百川的態度,不僅讓李堯臣的武藝更上層樓,亦進一步豐富了三皇炮捶門的技術內涵。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各地軍旅都成立了以近戰為主的「大刀隊」,其中「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簡稱「二十九軍」)的副軍長佟麟閣,因為知曉李堯臣擅使刀法,便邀請他訓練部隊。李堯臣遂將三皇炮捶中的「無極子路刀」改成了「無極刀」,方便士兵作戰。

現時有關抗日大刀的款式,可以大體分成兩款,一種是刀身寬厚、雙手持握的巨型砍刀;另一種則為刀身狹長,單雙手皆能持握的軍刀。按照現時的文字資料,無極刀應屬後者。其刀面及刀背均有開鋒,只有近刀柄處的位置才是一面開刃。樣式與劍類近,所以打法上以刺擊為主,同時善用身位削切敵人的指掌。若果雙方距離拉近,則可以撩、挑等方式,乘勢抹向敵人的脖子:

結果無極刀確實不負所望。雖然日軍憑藉重火力武器,重創了二十九軍,但其大刀亦成功夜襲了日軍基地,斬殺了大批敵人,並燒毀了對方糧倉。作曲家麥新曾為此創作了著名的《大刀進行曲》,以此記念二十九軍的壯烈事蹟。而李堯臣亦由此聲名噪起,成為了三皇炮捶門的代表人物。

及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李堯臣繼續在武術界享有崇高地位。他曾經多次率徒參加義務表演,又擔任過不同武術比賽的裁判長。其時新政府的領導人亦對他讚譽有加,稱他是「人民武術家」。直到晚年,李堯臣依然會在天壇、景山、東單等地,指導年青人習武。其對武術的熱情可見一斑。

1973年11月29日,李堯臣以97歲的高壽離世,完成了他接近一個世紀的武術使命。由於李堯臣武藝非凡,又出身在佈滿傳奇色彩的會友鏢局,故此民間常常以鏢師的角度追憶他,更號之為「中國最後的鏢王」。

 

有關抗日大刀隊的壯烈事蹟,以及史實與想像的差距,可以參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