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界異象:飲宴唱K 演武助興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碎橋師弟
經武備志團隊編輯,原題為《國術界異象》

 

龍形拳一位師傅近月接受香港一間媒體訪問,當中講述龍形拳有「疊骨功」的技術,此番言論一出,皆引起國術界一番討論,更有龍形拳的拳師表示:「此君盡丟門派的面子!」近年國術界出現多個新興團體,是否代表着武術文化得以在社會百花齊放呢?

「一得師,二苦練」為蔡李佛門訓中的頭兩句,同時這兩句話亦適合任何武者,可惜近年「得師」的機會漸漸地少,筆者習武近八年,見證國術界由技術交流,走下坡到「飲食交流」。現時翻開社交平台,隨手點擊數位現時國術界比較著名的師傅,他們的相片除了飲宴外,就是飲宴。相片中,每位師傅雖然穿著傳統武術服裝,但總覺得有點格格不入,縱使他們擺出武術動作亦然,因為他們缺乏了武者應有的氣勢。以往武林界的宴會,都以武術、龍獅表演為主要節目,但現時卻淪為「卡啦ok」,每個師傅拿起咪高峰,放開喉嚨演唱他們年代的金曲,更甚的是,他們唱歌時,竟有別派師傅在演武助興,國術的價值到哪裡去?以往演武時,鑼鼓是不能缺乏的樂器,每個門派更有自己的「功夫鼓」,就算未見其人時,都能名以鼓聲分辨是哪個門派在表演,不過這境況已「打少見少」。

近年坊間有武術團體與不同機構合作,除了舉辦座談會外,還與媒體合作,推出一系列的武術專題報導,惟部份的報導卻與事實不符。例如有龍形拳的師傅出席一網台訪問時,透露龍形拳有掌門人,但事實上龍形拳除了宗師林耀桂外,從來未有設立掌門制度,此舉引來坊間的熱鬧討論,最後事件卻不了了之,龍形體育總會亦沒有作出澄清。故此,媒體進行系列報導時,亦需要向有關門派的總會索取資料,否則若再出現「掌門事件」的話,不僅讓公眾得到錯誤訊息外,還會令媒體的公信力受損。

故此,現時國術界除了需要反省現時的文化是否有助推廣國術外,各個傳統國術組織是否更應該維護自己的門派,避免受其他良莠不齊的團體影響門派質素,而新一代的武者更應該做好"gate keeper"角色,以免讓錯誤訊息流出。

(編按:我們對龍形拳的介紹文章中,也有關於疊骨功的說法,我們為此諮詢了雙方意見。本文作者指出,龍形拳的打法強調「走小門」,而不會跟敵人硬碰,故此不存在「疊骨功」。而王耀球師傅則指出「疊骨功」乃其師林煥光親傳,所以是有根有據。)
(編按:另外,我們編輯未曾親眼看到有此「卡啦OK」的情況,而退一步來說,我們認為武術人士的聚會,其實不一定每次也要跟武術有關。只是,作者對武術界之關心實是寶貴,而他展示出的擔憂,確是所有武術研習者需要考慮和反思的地方。
我們亦希望更多讀者能對武備志,或者整個武術圈提出更多的意見。武備志作為一個平台,也希望成為各方溝通的橋樑,讓武術圈發展更快更廣)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