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燕青 秘宗 迷宗:孫通
(由於年代久遠,欠缺畫像,所以今天的封面圖是取自《寫真秘宗拳》所載的古畫像)
孫通,字季寛,清雍正年間生人,原藉山東岱嶽。乾隆七年(1742年),約二十餘歲的孫通,拜入兖州一名張姓拳師門下,學習各種基本拳械。其後孫通遊歷、遍訪名師,最終在嵩山少林寺附近,獲某位前朝武僧授藝,習得了腿法、擒拿、打穴等少林武技。有說孫通所學的,正是與《水滸傳》盧俊義同宗的燕青體系。
從學十餘年後,藝成的孫通返回老家山東,並在途中前往拜會兖州的張師。其時張師剛好不在,便由女兒張玉蘭代為接見。張玉蘭本身也隨父親習武,見孫通學成歸來,便主動與之切磋。按姜容樵的《寫真秘宗拳》記述,當時孫通用上了秘宗拳的「走馬活挾」、「蝴蝶穿花」等按掌手法,便很快輕取了張玉蘭。爾後張玉蘭又數次找到孫通較技,但都一一敗陣。
為免張玉蘭再作糾纏,孫通遂前往泰山以東的青州。其間,他在青縣和靜海縣交界的大屯村及小南河村,分別遺下了二兩支傳人:據聞孫通曾因感染風寒而病倒在大屯村,幸得村民細照料方能痊癒。於是乎孫通便將拳法授予他們,以作謝恩。由於這些弟子,日後不少都在官府擔當要職,所以秘宗拳法就成為了當地一門大派。
至於小南河村一脈,則是孫通見到該處景色瑰麗、心生愛慕,加之受到大戶霍氏邀請,便在霍家留下了秘宗拳法。及至清末年間,霍家一名子姪成功在武術界打出名堂,再次讓祖傳拳法發揚光大。這個人就是「精武體育會」的精神領袖、聞名中外的霍元甲:
雖然孫通在青州一帶授徒眾多,卻始終無法在當地紮根。蓋因抵達青州後不久,孫通便因為干犯殺人罪而被迫逃亡(有說他是失手殺死了前來尋仇的張玉蘭)。他輾轉去到了河北滄州,並定居在姚官屯。秘宗拳派的許多傑出人物,如陳善、李實、楊鴻賓等,都是在這段時間拜入孫通門下。另外亦有不少拳師慕名前來挑戰孫通,基本上都被其所敗。自此,孫通的名號就在河北流傳甚廣。及至孫通身故後,滄州依然是秘宗拳的重鎮,至今如是。
當然,要數近代最有名的秘宗門人,還是前文寫道的靜海縣人霍元甲。提起霍元甲,不少人都知道他練的是「迷宗拳」,與「秘宗拳」的名字不盡相同。而孫通所習之藝,則又本屬燕青拳法。究竟燕青、秘宗、迷宗三者之間,是甚麼樣的關係?
其實依照姜容樵先生的考證,它們三者都是同屬少林拳派,最早的名稱為「猊猔拳」,意謂模仿猿猴的象形拳。後來經過《水滸傳》渲染,民間便將燕青拳偽托予梁山好漢盧俊義及燕青,並易名為「燕青拳」。由於燕青拳多為造反志士傳習,故不便公開名稱。所以去到孫通一代,就被稱為了「秘宗拳」。而孫通門下弟子,則會按地域混用「燕青」、「秘宗」兩名,因此早期的「秘宗拳」和「燕青拳」,實是互為表裡、差異不大。
及至清末,秘宗拳及燕青拳的系譜多已軼失,中間的傳承甚是模糊。於是霍家又將秘宗拳改為「迷宗拳」,以示其年代古遠,並有「飄忽無定」的技術意思。但究其套路名稱,則與滄州孫通所傳極其相似。
另一方面,雖然秘宗拳的歷史肯定早於孫通,但在他之前的文字記錄多為後人杜選,根本難分真偽。而第一個將秘宗拳宏揚四方,並有系統地承傳下來的人,亦著實為孫通無誤。因此現今的秘宗拳門人,大多都會奉孫通為祖,這亦是武術界暫時對燕青、秘宗、迷宗三脈的定案。
主要參考資料:
姜容樵。2012。《寫真秘宗拳》。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