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e Knuckle Boxing】無拳套拳擊賽開打 會否成新趨勢?
無拳套拳擊並不是什麼「新事物」,很久以前拳擊就沒有拳套。只是在這個已經習慣了拳套的世代,再次推廣無拳套拳擊,也挺新鮮有趣,同時也很大膽。
這次Bare Knuckle FC 的比賽,當中除了有拳擊手參賽外,更有一些熟悉的面孔,例如UFC老手 Ricco Rodriguez及Bec Rawlings參賽。
究竟有無拳套的差別有多大呢?
Bare Knuckle FC 的比賽規則
比賽規則與拳擊類似,不能用踢擊、肘擊及膝,但是對纏鬥則比較寬容,相信是因為沒有拳套時更容易在纏鬥中出拳,也讓更多Dirty Boxing(纏鬥中出拳)的技術出現。
雙方拳手一開始會在場中開始,擂台是圓型而不是四方型,另外每回合是兩分鐘而不是三分鐘,應該是希望比賽更為緊湊。
Bare Knuckle FC當然無拳套(又稱裸拳),但可以纏手帶,不過只可以纏手腕和拇指,拳峰指骨位置完全外露。拳手一兩次交鋒後臉部通常就已經出現傷口。
所以浴血畫面大概是大家都預計到的。當日Joey Beltran vs. Tony Lopez正是這種比賽:
亦有一擊KO的畫面。Sam Shewmaker 用18秒就一拳KO了 Eric Prindle:
Dirty Boxing技術的重要在Bec Rawlings 擊敗 Alma Garcia的比賽中可以看到:
拳手如何預備比賽:有無拳套的分別
UFC 老手Ricco Rodriguez 對MMAjunkie分享了賽前預備的趣事:
我的朋友Chris Lytle (另一UFC老手)問我的訓練,我就答他我在gym中做了一些對打練習。他跟我說「你這樣不行啊,很多有拳套可以做的動作,沒了拳套不能做」。
相信我,你不可以直接問你的朋友「喂喂,我們不如不用拳套互打一場?」我試過了,他們就望著我表示 「不可以呢Ricco,我們不作這事。」
MMAjunkie 亦直接指出兩者差別:
「想想拳擊和MMA技術之間的差異。
即使在這兩項運動中,手套尺寸的差異也迫使一些風格和打法發生變化。你可以隱藏在8盎司或10盎司的拳擊手套防禦後面,但一對4盎司的MMA拳套就不能提供同樣的掩護。
較小的手套雖然製造出更小的盾牌,但也是更精準的武器,這些武器可以更容易地穿過防禦的間隙。
另外,裸拳打人對自己做成的傷害,可能比起被打的人更大。戴著拳套打擊某人的額頭骨上,對方會「中」到你的拳並可能做成傷害,而你的手也會感覺到打中硬骨。用裸拳頭做同樣的事情,這可能是你這數週之內的最後一拳。
手骨受傷對任何拳手來說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在任何形式的拳擊比賽中,它立刻將你的攻擊武器減半。在MMA和拳擊中,有一層堅固的膠帶覆蓋著手,手套的防護墊也能防止手部受傷。在裸拳比賽中,一記差的攻擊就可能會導致你不用再打下去。」
例如,以下圖片中,Omar Avelar (紅手帶) 看來就正正打在Estevan Payan的額頭上,真是看到也覺痛(結果Estevan Payan 其後 KO了 Omar Avelar,雖不知有沒有關係):
Sam Shewmaker與 Bec Rawlings 兩位有MMA經驗的拳手,都說自己做了很多強化自己指骨及手腕的訓練,例如不用拳套打沙包。同時Bec Rawlings也說自己會更多用纏鬥及Dirty Boxing的技術,從她的比賽看來所言非虛。
另外可以看到選手出拳次數,比一般的拳擊少,大概是因為亂出拳很容易傷手的關係。
會否成新趨勢?
比賽是很刺激的,但是能否成為新興項目,則可能性很低。
首先拳手方面,有名的拳擊手及MMA選手大概不會參加,適合又願意參賽的選手池不大。結果有人就說,這個比賽的選手都是那些二三線的拳擊或MMA選手。當然其中一個原因是這比賽還在發展。
其二,如果是裸拳,出掌底打擊可能比起用拳打擊更有效,亦更不容易傷手。那麼又為何限在出拳上?
第三, 畢竟無拳套很容易和暴力、野蠻、血腥等形容詞拉上關係,在觀感上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但其實MMA比賽中,可以用沒有護具的腳、肘、膝直接擊打對方,而拳則要有拳套,也有一些聲音討論。其中一個解釋是,拳頭是MMA中使用率最高的「武器」,因此有一定保護是正常的。但是,保護的是對手,還是自己的雙拳,則仍有討論空間。另一種解釋,則正正是有拳套的觀感較好。
對很多人來說,就算想嘗試,都不知道該如何試。真的裸拳跟人對打,大家也很容易受傷,結果唯有用回小拳套,但這又變回了小拳套的搏擊。對於拳手而言,如果拳酬不高的話,參加這種容易傷手的比賽,也很影響未來比賽的規劃。
這也是難以推廣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