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ate Combat】第一次比賽的編輯觀後感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今天早上新式空手道比賽Karate Combat 作了網上直播,終於可以一看這個新比賽的面貌。
我們亦一起看了比賽,對比賽中不同的技術、布置及展示手法都有一些想法,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編輯R:多KO 但可能只是因為「不習慣」

這次比賽我看到的 4 場比賽(有兩場好像取消了?)中有3場KO,兩場更是第一回合。這個比率比我想像的高。但我覺得可能只是選手未有習慣規則,所以才有這麼高的比例。我先從技術入手說說。

技術方面,在這個規則下,可以同時看到空手比賽出身的選手的長處與短處。

先說長處,空手比賽中大多數兩位選手都會Blade stance(側向站而不是偏向正身),而且距離較遠,常常會看到那一種遠距離突進及爆發的後手直拳,這次比賽中的其中一個KO就來自這一種遠距離右直拳,確是表現到其特色:

(以下片段皆擷取自 YouTube,大家亦可到此觀看完整比賽)

而這一下更是教科書式的中段上段組合。中段打身令對方防禦下移,後手直拳攻頭,非常漂亮:

不好的地方也能看出來,例如不習慣被追擊、head movement過份依賴「倚後/向後靠」、不適應勾拳等等問題:

另外,我以為會出現更多的摔技,但摔技反而不多,很多倒地都是因為低低掃而來。而落地繼續打5秒這個規則,也令拳手掃跌對方後可以繼續攻一下,但拳手通常一落地就用雙手包著頭,所以沒能做成什麼傷害。大概下次比賽就會出現「先打身,有缺口再打頭」的情況。

因為比賽場地是一個陷下去的「坑」,坑邊是鈄的,選手們也有想方法使用,但這樣踏在鈄面上拉弓什麼人都知他想出右拳,結果對方就立即用左上段踢讓他出不了右直拳:

(暫時想不出除了右拳外這個姿勢還可以用什麼技術。Showtime kick也要momentum,不可能踏著鈄面定住就能出)(圖片取自YouTube)

然後就是靠在斜面不走又不站直,是因為站不起來還是什麼原因嗎?

回到正題,為什麼我會認為是「選手未有習慣規則」,是因為他們的背景都不太習慣頭部被全力打擊,以致在防守上的技術不多,或者未有展示出來,所以「強攻少防多KO」。

正如上篇文章所說,我不認為他們現時的打法是這個比賽最終極、最優的主流打法(optimum meta),如果找來的選手不是空手選手,而是其他背景例如散打、泰拳、拳擊選手,這個比賽的空手味就會大減,而我覺得其他選手參與這個比賽成績也不會太差(一個比賽如何具搏擊性又能保存其精髓是個很複雜和困難的問題,有機會再說)。

但我還是很認同這方面的嘗試,所以樂見此比賽發展。

 

題外話,一開始30分鐘的live都能聽到工作人員的聽音而看不到畫面,大概是按錯而提早直播了?

題外話二,這種坐遊艇坐名車的進場,有種《賭神》(或者《食神》) 的味道,可能是我看不習慣:

 

編輯W:低低掃對側身架的應用

普遍空手道及跆拳道架勢,會把前後腳分得較開,然後採取側身架。這種架式的好處是,能夠快速趨前後退,擁有更長的打擊距離,而且便於使出靈活的腿法。可是,側身架的前腳會暴露在對方低掃的範圍內。

正如在今天Karate Combat的最後一場比賽中,美國選手Elhadji G Ndour便多次低低掃(即攻擊小腿的低掃)匈牙利選手Andras Virag的前腳,令他多次跌倒,而陷入地面打擊的困境中。Virag之所以經常被Elhadji低掃至失去平衡,這跟他的重心分布有關。

低低掃跟跟一般打擊大腿的低掃不同,它能夠在打擊對方之餘,更藉著打擊重心底部,令對手失去平衡。(可參看低低掃武備志文章)大家可以見到Virag的架勢往往傾向前方,令重心集中在前腳上,成為低低掃的最佳目標。因為作為支撐腳的前腳,不單難以提起以腳脛作出擋格,亦難以縮腳躲避。更不用說在地面上,Virag更沒有作出任何有效的防禦動作,很多時候只是抱頭防守。

其實小編在最近的搏練習中,亦遇到相同的情況,所以在短期內將會撰寫相關應對方法的文章,提出縮腳、提膝以外的方法。請大家拭目以待。

 

編輯J:對傳統武術的啟示與「富豪風格」

對傳統武術界來說,Karate Combat絕對是一個新嘗試。倘若它能夠開創潮流的話,那諸如中國武術等不同類型的傳統武術,便可以獲得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

而今早的直播亦確實再現了某些空手道技術,最明顯便是選手的架式,是非常傳統的空手道Blade Stance。他們在踢擊距離的拉鋸,以及一些長距離的突進手法,亦是空手道的經典技法。

但同一時間,這個比賽也再次反映出傳統武術的現代化需要。例如在選手的備戰片段中便能看出,他們進行了大量艱苦的體能鍛煉,而體能素來便是傳統武術的軟肋。假若Karate Combat確實成為了傳統武術的搏擊形式,那各派的選手都必須儘速改善體能素質,否則難以打出類似水平的賽事。

另一方面就是在拳擊距離的技術。有一個TKO是由勾拳造成,而勾拳又是拳擊裡的常用技術之一。若果選手們要增強近距離的攻擊力,實在有必要深究拳擊的技法(而我相信他們正是如此,當然空手道中也有走孤線的拳)。假若為了堅持正統的空手道風格,而排斥學習其他技法,不僅降低了選手的致勝率,亦局限了空手道自身的發展。這點是中國武術等在舉辦類似賽事時,必需要願意接受的一點。當然,如何保證賽事繼續是以「空手道」為主體,而不是成為了另一場拳擊比賽,則同樣需要各方監督和思考。

在賽事設計方面,這次Karate Combat賽事的一大特色,是它那種「高端上檔」的氛圍:地點選在了屬於富人區的邁阿密海灘、所有選手皆由名貴房車接送、鏡頭由各款超級跑車烘托、評述員身後即是高級餐廳的陳設、全部觀眾都是衣著光鮮兼手捧紅酒的「貴族」……

(圖片擷取自 YouTube:htp://bit.ly/2JzxZut)

而其中最突出的一環,就是擂台被設計成一個「凹坑」。雖然旁邊觀眾的視線,基本上都能與選手保持水平角度。但從電視直播畫面看過去,就造成了一種上下對比的錯覺。仿似觀眾們是在高台上,俯視著選手們作賽。就如羅馬時代的貴族,欣賞角鬥士比拚一樣。

(圖片擷取自 YouTube:htp://bit.ly/2JzxZut)

可以理解,是次賽事Bitcoin 旗下的非營利組織 「Bitproj.org」贊助,他們想將 Karate Combat 打造成一個高端有格調的體育賽事,實在無可厚非。事實上,不同的體育賽事如足球、籃球乃至各類搏擊賽事等,都會設立包廂及特定的餐飲服務,去招待尊貴客戶。但他們絕沒有忽視其他觀眾的需要,更沒有打算將賽事變成一場只接受貴客的「派對」。

究竟這種徹頭徹尾的富豪風格,真能有助吸引各階層的觀眾關注 Karate Combat 嗎?如果它由始至終都只想吸納社會精英作為常客,那是否又與推廣空手道運動的初衷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