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A】以Ronda Rousey、Ngannou論「贏一場就拜,輸一場就踩」
「贏一場就拜,輸一場就踩」,雖然這種看運動員的心態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都會出現,但在搏擊運動的情況就好像更嚴重。外國論壇常常會出現一種情況,一位半退役拳手贏了一場,就會大叫「He’s BACK!!!」;倒過來一位長勝拳手輸了一場比賽,大家都說他以前實在是Overrated,高估了他的實力,甚至影響他一些拳手已有的Legacy,或者說「他從來就不在冠軍之列」。
Come on,前兩場他贏的時候你不這樣說?
Hype Train!
有些時候,一位選手贏出比賽,大家對他的期望就會很高,覺得他有能力挑戰冠軍甚至改變整個環境,英文的俚語Hype Train 就是在形容這種情況。但當那位拳手輸了一場,大家就會覺得那個拳手沒什麼特別,也就是hype train derailed。就算是一些長勝拳手,一旦他輸了一場比賽,忽然他過去的戰積好像就不存在什麼價值,變了一個二線選手。
結果,很多人對於MMA選手的評價,就是他上一場的表現。上一場贏得漂亮就是「無敵神人」;上一場輸了就是「守門者,永遠當不到冠軍」。
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MMA選手比賽與比賽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而每一場也對整個職業生涯十分重要。不論原因何來,「贏一場就拜,輸一場就踩」則十分普遍。
隨便舉幾個例子
這種例子太好找了,就最近的UFC 220,Francis Ngannou,大家也看好他,UFC也看好他,結果被Stipe Miocic 靠戰術擊敗。打比賽之前,就覺得Ngannou夠力量,沒人能擋;比賽之後,他就是只有蠻力、打法單一、沒有體力的普通選手。
我不是想反過來讚 Ngannou 這場表現得很好,他表現得不好是事實,而他過份依靠力量也不是今天才知道的事,但評價下調這麼多也太不理性了吧。他確實KO了贏過K-1的 Alistair Overeem、TKO了很有技術(但下巴很脆)的 Andrei Arlovski,如果他這次打的不是 Stipe Miocic,是另一位重量級選手,而那選手沒有用Stipe Miocic 的戰術,可能也是會被 Ngannou KO。就算是這場比賽中,Stipe Miocic也不是完全沒受威脅的,他被擊中的那幾拳很重,也有可能KO他。我們不應因為一場敗仗,就連他過去的成就都抹殺掉。
我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十字固女皇Ronda Rousey。
大家還記得她由Strikeforce轉到UFC後的強勢嗎?終結掉所有的對手,16秒KO Alexis Davis,14秒降服 Cat Zingano,她強得當時有人戲言整個量級清掉後要找男選手跟她一比,不止是她的柔道技術,她的打擊技亦極受讚揚。聽一下年來Joe Rogan對她的讚嘆大概可知一二:
你正在看着一場值得向兒、孫作談資的比賽,她實在太非凡,在各方面都太厲害了!
然後,她輸了給Holly Holm。Boom,「她的打擊技一向都很差」、「她只懂向前衝」、「就只有近身摔」,一夜之間她變了一位「普通選手」。她普通?她輸前是12勝0敗12終結的選手,在明知她會用十字固的情況下還是以十字固降服了9個對手,怎麼就一下子變了錯漏百出的選手?
Junior dos Santos、Anderson Silva、Jose Aldo......這個名單可以繼續數下去,但雖然各自面對的情況不一,但中心思想都是「忽然一場敗仗決定整個拳手的實力和生涯」。
勝負一瞬間
像MMA這種勝負只在一瞬間的比賽,只要打擊的位置相差10cm,結果可以完全不一樣。例如UFC 217中,Cody Garbrandt 擊中 T.J. Dillashaw 後,補上的那一下勾拳,如果打的距離遠一點點,或T.J. 的頭近一點點,可能比賽就已在第一回合完結,T.J. 就連調整自己的可能都沒有,更不要說能贏出比賽。
選手輸掉比賽,贏掉比賽,都總有「運氣成份」。就算整個團隊照顧一個選手,把生病的機率降至極低,但也不可能降至零,他比賽那時沒有身體不適已經是「有運」。
有實力的選手,就是戰勝他的機率很低,但不可能是零。還記得當年Matt Serra TKO掉Georges St-Pierre嗎?
在UFC 217那個晚上,Cody Garbrandt 和 T.J. Dillashaw 在一百個可能世界中打上百次,可能各勝50次,而我們剛好身處 T.J. 打敗 Cody 的那個世界罷了。
魔術師的戲法與時代更替
每一個拳手都有缺點,就看找不找到方法及把握得到。武備志的編輯在一個post中說過,「有敗績的選手往往更被容易看穿。就如一個魔術師的獨門魔術被揭穿後,他其他相類似的魔術亦變得有跡可尋一樣。」
是的,每一位選手都像一為魔術師,有其獨門戲法,只要一次「破功」,敗績很高機會就會變多。我們可以預計 Francis Ngannou 大概難以再做到UFC 6連贏的戰積,因為其他拳手都已經看到擊敗他的方法,而「找到」並「實施」方法的 Stipe Miocic 更是功不可沒。
另一個要點,是時代更替。每個新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始發展的,前人做錯的、不足的,他們不用走多一次。而 MMA 整體的經驗累積下來,也令拳手水平急速上升。現時 MMA 的平均打擊水平,跟五年前比起來已相差甚遠,比十年前比更是兩個世界,也不消說跟 UFC 開初的選手比。現在誰不會用後踢?那個選手還會像過去一樣急著拿背?誰還不知道要如何應付像 Ronda 那種需要近身勾頸的選手?
但 Ronda 就是比她的時代走前了幾年,而 GSP 那種走了幾年回來還能贏的更是萬中無一。
評論拳手做錯什麼很正常,但不要亂調評價
我並不是指每次評論拳手於比賽的表現都有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大概也不能再為武備志撰文。
分析一場比賽時,技術、體力、力量、戰術、心態等等的要素,都是我們分析的對象。一位選手贏了後,我們可以讚他和他的團隊事前準備充份、拳手夠冷靜去執行戰略等等,更可以進一步分析有什麼方法可以破解他的 game plan,或克制他的技術等等。
反過來,那位輸了的選手究竟做錯了什麼選擇,他應該在比賽時如何做等等「事後孔明」也是我們以及他跟團隊應討論的地方。拳手應該要了解他自己做錯了什麼,才可以進步;我們作分析或閱讀他人的分析,除了為開心之外,也可以引以為鑒,讓自己不會犯同樣的錯。
但在評論時,還是應該想想如何評價那位拳手,切勿因一場比賽就「證明」了什麼。就好像上場 Doo Ho Choi 輸了給 Jeremy Stephens,就說亞洲人體格不行。那就是一場比賽而已,他擊敗 Sam Sicilia、Thiago Tavares、血戰 Cub Swanson 時,還是打得漂亮,也跟什麼國籍種族無關。
今日係咁多!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