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重回4代經典設計 一文看清初代至今 四大階段外形進化

撰文:愛范兒
出版:更新:

每年新 iPhone 甫一亮相,色彩的搭配,形狀的選擇,外觀的美醜,都毫無疑問成為大家最關注的熱門話題。
iPhone 12 也不例外,它摒棄圓潤,重回方正,一改過去7 年來iPhone 所採用的形體設計,但對於十年前曾經用過iPhone 4 、5 的人來說,新iPhone 更像是一次舊時光的重現。

這是蘋果在向經典致敬嗎?我並不否認,常說時尚就是一圈一圈的輪迴,而歷代 iPhone 的外觀,其實也經歷了 4 個階段,4 種形態的設計變化。

相關圖輯:iPhone 12系列正式推出,重回4、5年代設計,但細節大有不同,點擊即睇開箱👇👇

+13

01/定型之路

在造型和工藝上,前三代 iPhone 並沒有多少亮眼之處:它們都留有寬大的邊框,整體偏向圓潤,而三代機型的差異,僅在於背蓋的弧度,以及所選用的材質上。

其中,初代 iPhone 的後蓋選擇了「鋁合金+黑色塑料」的拼接方式,而 iPhone 3G 和 3GS 更是在外殼上全部裹上塑料,均是為了網絡信號傳輸。

不過此時,iPhone 給手機業帶來的改變,並非涉及到單個設計或功能點——畢竟在那個時候,iPhone 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硬件系統,此時人們更願意談及的,是它的圖形界面,多點觸控屏,以及虛擬鍵盤操控。

這些核心要素,不僅確立了 iPhone 的「外在」,也讓它與市面上其它功能手機產生的明顯差異。也只有在 iPhone 的式樣都得到確定後,蘋果才能夠將設計放在更高的優先級上。

相關文章:iPhone 12|蘋果手機改變世界7大功能 多點觸控等都不及這項重要

+3

02/玻璃與金屬共舞

走向 iPhone 4,蘋果迎來了一次設計上的分水嶺。這也是蘋果累積了 iPhone、iPhone 3G 和 iPhone 3GS 三代產品的經驗後,第一次開始重視 iPhone 的設計。

簡單來說,iPhone 4 是將兩塊透明玻覆蓋在前後機身上,搭配金屬中框,形成了一種方正形態,風格與前三代 iPhone 極為不同。

這種「三文治」風格的設計方向,也曾經是蘋果初代 iPhone 的原型設計之一。只不過在那個時候,蘋果還無法在確保產品美觀的前提下,將所有元件都塞進去,直到 iPhone 4 才獲得了成熟的時機。

▼▼▼iPhone 4、5、5C▼▼▼

往後的 iPhone 5 時代,整體仍然延續了 iPhone 4 的方正風格,但它的外殼是由一整塊鋁合金削切而成,機身的厚度與重量都得到了明顯下降。不過,為了避免信號被金屬層屏蔽,iPhone 5 和 5s 都將後蓋的上下兩段鏤空,替換成玻璃蓋板,形成了三段式的風格。

多彩的 iPhone 5c 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這是蘋果第一次採用聚碳酸酯材質,來打造彩色 iPhone。由於塑料外殼比金屬更容易接收到信號,iPhone 5c 不需要在外殼上另外開孔,邊框與後蓋也不再有結合痕跡,實現了比 iPhone 4、5 更高的一體性與圓潤感。

另外,iPhone 5c 也一改當時人們對於塑料手機的偏見。就算它選擇的是成本較低的聚碳酸酯,但在蘋果的精湛工藝下,卻做出了猶如陶瓷般的光滑亮澤。材料無貴賤,工藝見高低,當年的 iPhone 5c 便是最好的例子。

遺憾的是,這個階段的 iPhone 也爆出不少爭議。比如說 iPhone 4 的「天線門」,還有 iPhone 5 的硌手倒角,以及會掉漆的陽極氧化鋁後蓋等,這些都是 iPhone 在結構、材料層面所暴露出來的問題。

但不管怎麼說,蘋果這一輪方正形體的嘗試還是非常成功的,也為之後的 iPhone 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設計經驗。

相關文章:iPhone 6大優點及21缺憾!10年鐵粉轉用iPhone竟即棄Android

+4

03/一體化

2008 年,蘋果前首席設計師莊拿芬·伊夫(Jony Ive)在一次活動上,向大家介紹了 MacBook Air 的製作工藝。

不同於過去由多種金屬材料焊接的方式,在Air 上,蘋果採用了一種新的加工方式:它的主體框架是由一整個金屬塊慢慢削切、打孔而成,鋁合金一體成型的外殼,由此而來。

這種「一體成型」的工藝在 MacBook 上試水成功後,也逐漸被運用在 iPhone、iPad 等其它蘋果產品上。比如在 iPhone 5 時期,其金屬框體也是直接銑削研磨製成,而非多個金屬件的拼裝。

只不過在這個階段,蘋果還需要靠玻璃來完成後蓋拼接,而當不同材質組合成一起時,必然會留下結合痕跡。直到 iPhone 6,iPhone 才真正開始走向一體化。

工藝精進後,iPhone 6 在輕薄度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而且它的形體也發生了改變。從側視圖中你也能看到,iPhone 4、5 時期的方正結構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圓潤的側邊,以及稍微帶有點弧度的 2.5D 屏幕玻璃。

這也是 iPhone 發展中的第二次設計更迭,往前,向後,你看到的又是兩種不同風格的 iPhone。

但選用了一體成型的金屬外殼後,iPhone 6 也衍生出新的設計問題。出於對天線信號的考慮,蘋果不得不在金屬後蓋上切出四段塑料條,這些「白帶」對於視覺的影響,甚至比原來的「金屬+玻璃」的三段式結構更甚。

也因如此,當時人們對於iPhone 6 深空灰以及白色版本的吐槽會更少些,因為這兩個款式的天線條顏色,會更接近於後蓋原本的配色,而不會像金色和玫瑰金那麼突兀。

到了 iPhone 7 時期,為人詬病的背部天線才得到緩解。

一來,蘋果減少了天線的數量,並讓「白帶」盡可能地與機身上下邊緣貼合,同時還重新啟用了深黑色,進一步來掩蓋天線條的視覺影響。

二來,iPhone 7 時期的蘋果還拿出了一個全新的「亮黑色」版本,這也是蘋果在工藝上的一次「炫技」。

蘋果曾在一段工藝視頻中講解了亮黑色的生產原理。它先將鋁金屬進行拋光處理,之後是陽極氧化和染色工序,最後再使用磁化鐵粉對錶層進行浸浴,得以將金屬打磨成和玻璃一般的質感。

更高的生產難度,讓亮黑色版獲得瞭如工藝品般的質感,而且它還消除了注塑天線與鋁合金這兩種材料的差異,實現了極高的一體化形態。

但走向極致也是有代價的——成本顯然是一方面,而且亮黑非常不耐刮,稍有摩擦就會在機身上留下痕跡,所以,它注定無法成為一款走向大眾的產品。

相關文章:iPhone 12|歷代7個大設計慢半拍 OLED、Face ID原來是抄這品牌

+3

04/全面屏

被定義為 iPhone 十週年紀念機的 iPhone X,形體上依舊是圓潤的。若是單看側視圖的話,你並不會覺得它與 iPhone 6、7 的差異。但 iPhone X 的改變比前幾代更大,因為它主要是關乎屏幕的。

全面屏設計到來後,iPhone 上標誌性的元素 Home 鍵,被滑動手勢所取代,屏幕上下兩端也進一步延展開來,得以與邊框保持等寬。

唯一的不適,就只在於頂部的劉海上了。它為 Face ID 而生,也成為了全面屏時代下 iPhone 的新特徵。

+5

為了迎合全面屏形態,蘋果也在這個階段完成了一系列設計轉變。比如說 Home 鍵消失後,像 Apple Pay、呼叫 Siri 的功能,就得由雙擊、長按鎖屏鍵來完成。這也是為什麼,iPhone X 上的側鍵會變得更長,且更容易被我們按到。

還有一點是無線充電功能的引入,這使得 iPhone 拋棄了金屬一體化的設計,再次選用了和 iPhone 4 時代類似的「金屬中框+玻璃後蓋」的形態。

至此,礙眼的天線條被徹底消滅,後蓋重新回歸純色,iPhone 8 系列也成為了非全面屏版本 iPhone 的設計終點。但如果談論一體化,iPhone X 乃至是 iPhone Xs 時期的產品,其實都比 iPhone 7 亮黑版還要差。

問題還是那個問題,當機身後蓋與中框選用材料不同後,裝配痕跡也會重新出現,此時蘋果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抹除這種差異。

iPhone 11 時期其實有過一種嘗試。當時蘋果啟用了全新的後蓋工藝,直接在一整塊玻璃上開孔,並打磨出攝像頭的凸起區域,等於說是在一塊玻璃上做到了磨砂和亮面兩種質感,從而解決凸起攝像頭與玻璃後蓋的結合縫隙。

至於更細節的部分,就要靠 iPhone 12 來解決了。

相關文章:iPhone 12|9大細節值得關注 性能仍是個謎 方正外形影響握感?

+13

05/重返十年前

iPhone 12 剛發布完沒多久,圍繞設計的討論已經不絕於耳。直角邊框,純平玻璃,這些都是你初次上手後,能感知到的變化。但在我看來, iPhone 12 更重要的意義,是蘋果願意在 iPhone 上做一次「刪繁就簡」的處理。

首先是邊框區域。對比 iPhone 11 你會發現,當我們在正視 iPhone 12 屏幕時,已經不會再看到外圍那一圈「凸」出來的金屬框體了。這也是直角邊框帶來的好處之一,它可以讓屏幕顯示區在正面視覺下的佔比變得更大,以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觀感。

iPhone 12 機身上的其它細節也被盡可能地簡化了。削切工藝的進步,使得蘋果不再需像iPhone 5 那樣,靠一圈切邊來做中框過渡;還有前後玻璃在抗跌落性能上的改善,也令屏幕與中框之間的塑膠緩衝圈得以消失。

這也是 iPhone 12 看上去更為簡潔一體的緣故。你不會再看到因曲面結構而導致的反射高光;在金屬和玻璃的銜接處,也不會再有多餘的裝飾性要素,線條極為簡練。但就算如此,不銹鋼邊框與屏幕、後蓋,同樣能緊密貼合在一起。

最終,iPhone 的正面將只會留下一塊屏幕,並儘可能地縮短與中框的距離,這也是全面屏時代下,iPhone 所追求的終極形態。

相關文章:iPhone 12 Pro真係咁正?點擊即睇四個不值得買理由再決定

+10

06/未來的 iPhone?

在特定時期下,iPhone 的最優解形態都會有不同的詮釋,但從發展史中能看到,這個轉變的周期大概是3-4 年,每一輪週期開始後,蘋果就會對iPhone 做一次大調整,注入新的設計語言,並復用部分前代的元素。

而 iPhone 12,正好是新一輪週期的開始。

或許對蘋果來說,保持這樣一個更迭節奏,是為了和iPhone 用戶的平均換機週期,以及網絡大環境的轉變節點相匹配;另一方面,這也使得蘋果有時間去將新技術變成了一個真正實用,且每個人都願意使用的功能,而非流於表面和形式。

十多年過去,iPhone 的走向日趨明朗清晰。劉海的去留,按鍵、接口的取捨,仍攫取著人們的關注。未來 iPhone 的每一次更新換代,仍然是突破自我的挑戰,也或許是又一輪的昨日重現。

【本文獲「愛范兒」授權轉載,原文:直角與圓弧,iPhone 的設計之變 | 硬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