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雞先定有蛋先?6.1億年前化石露玄機 千古謎題終有答案!

撰文:李家樑
出版:更新:

「有雞先還是有蛋先?」這個千古之謎,或者可以在一塊6.1億年前的化石中找到答案!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與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大學、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瑞士光源的同行合作,在中國貴州甕安生物群 ── 一個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名叫「籠脊球」化石。

(網上圖片)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殷宗軍表示,「籠脊球」整體呈球形,直徑不到1毫米,保存了精美的多細胞結構↓↓↓(點小圖放大看)

+1

研究發現,它們在一個充滿母源營養物質的厚壁囊包中發育,過程非常類似動物的單細胞近親(比如中生黏菌蟲ichthyosporeans),但比動物的單細胞近親更複雜,因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出現了有規律的細胞遷移和重組,這些細胞行為和動物原腸胚的細胞遷移重組行為非常類似,表明動物胚胎特有的發育機制,在動物化石紀錄大量出現之前至少4000多萬年前,便已經準備好了。

如果我們將動物比喻成一隻雞,那麼複雜的胚胎發育過程就是孵化出小雞的蛋,它橋接了動物的單細胞祖先和動物多細胞祖先之間的鴻溝。

殷宗軍稱,「籠脊球」化石的發現顯示,孵化出動物這只「小雞」的「蛋」在6.1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換言之,「籠脊球」化石記錄了動物從單細胞祖先向多細胞祖先演化的關鍵一步,為真正有細胞和組織分化動物的出現奠定了生物學基礎。

概要圖。(網上圖片)

按上述推論,簡單來說,就是先有「蛋」才有「雞」。相關研究成果於《細胞》集團子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發表。

其實「有雞先還是有蛋先?」這問題存在已久,「雞先」和「蛋先」的支持者一直爭持不下。過往有科學家以理論推測,由於形成蛋殼過程必須提供蛋白質,故結論是「先有雞才有蛋」,至於信何者說法,大家可自行斟酌。

(Alison Burrell/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