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熱話|USB標稱容量與實際不符?不是偷工減料而是因為......
近日,我們收到這樣一個提問,大概內容是這個朋友買到了一個128GB的U盤(USB),但在電腦上看可用容量只有116GB,想知道是不是買到了假貨。
雖然現移動儲存設備普及多年,但持有這個疑問的人依然不少,今天我們就把這個問題一次跟大家講明白。
▼▼▼其實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目前,我們最常用的Windows作業系統使用的是1024進位,而Linux、Unix和macOS等作業系統則使用1000進位。而在儲存產業,通常採用1KB=1000位元組的國際單位制標準對容量進行描述,一些儲存裝置的說明書往往也會有諸如1GB=10億位元組這樣的標註。同樣的檔案或儲存設備,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下就會出現體積和容量辨識方面的差異。
但根本原因還是要扯到二進制與十進制身上,例如在國際通用的國際單位制標準(SI)中,對於一個單位的倍數和分數都有著詳細的定義,例如比較基準的1000=K,1000000=M ,它們都是以10為底數的冪。然而電腦底層是數位電路,執行的是二進位運算,例如記憶體方面的JEDEC一直使用1024的進位,就是2的10次方。
為了方便描述以2為底的大數字冪,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制定了新的用於1024進位的數字前綴iB,例如將KB變成KiB、MB變成MiB等,雖然這種容量標識不是很常見,但是很容易把1000和1024進位區分開。但由於這套標準在1998年才提出,因此許多作業系統和軟體廠商仍採用1KB=1024位元組的表示方式,幾乎所有作業系統中能見到的都是KB,而不是KiB。
儲存裝置也是同理,以aigo愛國者最新推出的雙介面U盤U357為例,128GB容量在Windows中顯示為117.19GB。而在macOS中顯示為125.83GB,這和128GB標稱容量就比較接近了。
aigo U357的實際容量已經達到了標稱容量的92%,還是非常良心的,且它配備了Type-C和USB-A雙接口,而且讀寫速度也超過了440MB/s,核心存儲元件閃存晶片採用了高品質good die顆粒,因此無論性能、品質或易用性都比較亮眼。
因此,儲存設備的標稱容量和實際容量,歸根到底就是1024進位和1000進位的換算差異。說到這,相信很多都想知道自己購買的儲存設備實際容量是多大,這裡給大家推薦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標稱容量x1000/1024,另一種計算方法就是標稱容量x0 .9,例如128GB在Windows中的實際容量約為115.2GB。
這也意味著,儲存設備的標稱容量越大,容量「損失」的就越多,例如一塊8TB的儲存設備可用容量甚至只有7.3TB左右,而儲存廠商推出的產品也可能會有個體間的容量差異,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按照國家標準,存儲設備實際容量需要達到標稱容量90%即為合格,而aigo愛國者無論是在Windows還是macOS系統下,實際容量都超過了90%,因此完全可以放心使用了。
延伸閱讀:NAS用途一文看清 跟USB最大分別在哪? 文檔隨時同步展現靈活性
【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