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融合教育更有助孩子建立同理心
朋友A的女兒正在報讀K1,近日飯聚,朋友A問我「最近我女兒收到心儀幼稚園的Offer,不過我發現原來那間幼稚園會取錄有SEN的小朋友,有點擔心我女兒會受到影響,所以仍在考慮好不好入讀。」我答「為何不入讀?其實囡囡在一間著重融合教育的幼稚園下成長,反而更能發展正面的認知呢。」我話音剛落,一眾友人紛紛把疑惑的目光轉向我。
撰文:東華學院幼兒教育(榮譽)教育學士課程主任黃有豪博士
要了解融合教育,我們首先便要知道「特殊學習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SEN)的意思。特殊學習需要其實是指幼兒,由於一些個別差異而導致在學習及生活上出現困難,但當環境能適切提供協助學習及自理,往往這些需要再不「特殊」,而可視為一些個人差異。這些個人差異包括弱視、弱聽、讀寫障礙或語音發展遲緩等等。根據2014年的一項研究,全港約有七分一的幼兒有特殊學習需要,所以政府多年前已在幼稚園推行融合教育,希望可以在透過「及早識別」、「及早支援」、「全校參與」、「家校合作」和「跨界別協作」五個範疇下,並在文化、政策及措施三方面互相配合下,助有SEN的幼兒更快融入主流校園環境,享有平等、優質而又全面的教育機會。
現時政府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幼兒提供特殊教育學前兒童康復服務,也即是「S位」(特殊幼兒中心)、「I 位」(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 )、「O位」(到校學前復康服務) 及「E位」(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當中的I位及O位便是安排幼兒入讀主流幼稚園,與普通幼兒一起學習成長,幼兒同時亦會在幼稚園接受不同專業人士(如職業治療師及教育心理學家)所提供的訓練;而「E位」則是幼兒一方面在主流幼稚園學習,一方面每星期到訓練中心接受不同的訓練,助他們的發展在小學階段前等同一般幼兒的發展標準。
打破迷思 - 孩子和SEN幼兒做朋友會有正面影響
有不少家長可能會有一個迷思,以為在有取錄SEN的幼稚園就讀的小朋友學術成績會較差。其實不少學術研究已經指出幼兒在融合教育的學習環境下,發展跟傳統學習環境沒有學術分別。他們甚至會更主動投入課室活動、更易於與同儕發展友誼,對個別差異有較高接納程度;較顯示尊重別人的態度,整體來說,幼兒跟有SEN的小朋友相處時會對他們帶來正面的影響。
融合教育有賴社會支持
其實要有效推行融合教育,實有賴社會各階層的支持。政府、學校、家庭、社區都相互關聯。研究指出有效的家校協作能為整體校園帶來正面積極影響,家長可擔當學校的諮詢及資源提供的角色,協助學校發展,因此在推行融合教育時,家長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幼兒的接納程度是學校的最大挑戰,這意味著學校領導層以至相關政府政策能否有效改善家長對「特殊需要」及融合教育的認識和態度至為關鍵。要與所有家長(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同行,才能促進幼兒全人健康發展,為下一代孕育更和諧的社會。
我們下一篇會分享一下,作為家長可以如何支持幼童社交及情緒能力
「01教育」設有教育專欄,邀請不同專家、校長、教師分享不同學科和專業範疇的經驗和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