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高等教育的意義|薯片叔叔專欄

撰文:曾俊華
出版:更新:

(編按:前財政司長曾俊華離開政府後,成立「薯片叔叔共創社」推廣EdTech教育科技。「01教育」致力推廣領先教育思維,邀請曾俊華先生撰寫教育專欄,每周於「01教育」分享他對教育發展的意見。相關合作可電郵聯絡 education@hk01.com )

世界經濟論壇曾指出「2020年將是教育史上重要轉捩點,網上授課從小眾服務變為高等教育的必需品」。在疫情期間,大學被迫全面改上網課。新學年剛開始,我們都期望能恢復面授課,讓學生重拾真正校園生活。

和其他領域一樣,疫情觸發高等教育模式徹底改變,智庫HolonIQ認為高等教育已出現四大策略性轉變。

1.多個平台:混合學習將於疫情後持續並改變學習體驗,網上課程更會成為大學的新商機。

2.競爭無界限:全球大學正加強國際合作,拓闊學生學習體驗以及作為院校的競爭性定位策略。科技將打破地域界限並使之常規化。

3.新模式學歷:世界正以光速發展,微學位和另類證書將愈趨成為傳統學位的另一選擇。

4.整合工作、生活和學習:愈來愈多僱主以技能為本的方式招聘人才。隨著與現實世界相關的學習需求日益增加,課程中職場元素更趨重要。與此同時,培訓發展成為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機制。此外,當人類日趨長壽,亦令我們需要在不同職場生涯階段中持續進修。

上述轉變令我們必須從根本上反思高等教育的對象(WHO)、內容(WHAT)、模式(HOW)和目的(WHY)。

對象:網上學習令在職人士、單親家長、傷殘人士、全職照顧者和退休人士等以往被視為弱勢學生的人,可以更方便地用更低廉價錢報讀專上課程。

內容:學術界和僱主長期爭論大學應該教甚麼:是為了傳授知識、建立學生人格,還是提升學生的社會流動性?在上一篇文章我指出教師角色正在轉變,高等教育院校亦面對同樣挑戰。對大學而言,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大學只是頒授學位的機構,抑或是社區的終身學習中心?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教授Chris Dede正倡議一個長達60年的終身學習課程架構,回應數碼經濟時代的需要。

模式:採用遙距教學或混合教學將影響專上教育各個範疇,從收生、教學法、評估、質素保證以至商業模式。假若知識能在全球隨意轉移,每間教育機構集中發展其優勢領域會否變得更合理?這不只是大學的定位問題,亦關乎資源運用,因為許多大學都是政府資助,大學應善用公帑資助,更有效運用納稅人金錢。

目的:大學學位的適切性、學歷膨脹、職業訓練的未來令關有關高等教育的討論更耐人尋味。英國記者David Goodhart在他的著作《Head Hand Heart》指出,英國有許多大學畢業生只能從事低收入工作,政客應停止資助大學擴張。事實上,愈來愈多歐美頂尖僱主不再要求應徵者持大學學位,因為他們發現這並非必需,而持有學位亦不等於具備工作所需技能。例如Google已引入一系列為期6個月的職業證書課程,內容質素可媲美4年制大學學位。

回答上述連串問題並不容易。 在10月14日舉行的全球教育科技峰會,我們有機會向一批高等教育先行者學習,包括全球最具革命性大學Minerva大學的創辦人;由地產商營運東南亞規模最大並採用教育科技的行政人員訓練中心;中國最大高等教育產學硏平台慧科未來;以及獲獎的成人教育科技方案。參加者將獲得由JobsDB贊助,為期一個月的Go1試用賬戶,其中包含超過10萬個線上迷你課程,相信你將會對自己能在一個月內所學到的知識感到驚訝。

曾俊華最近成立非政府組織「薯片叔叔共創社」,提倡我們需要重新想像本港由幼兒教育到終身學習各個範疇的教育與學習模式。(曾俊華Facebook圖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