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學習解決人才荒|薯片叔叔專欄
(編按:前財政司長曾俊華離開政府後,成立「薯片叔叔共創社」推廣EdTech教育科技。「01教育」致力推廣領先教育思維,邀請曾俊華先生撰寫教育專欄,每周於「01教育」分享他對教育發展的意見。相關合作可電郵聯絡 education@hk01.com )
著名經濟學家John Kay在他的著作《迂迴的力量》(Obliquity: Why Our Goals Are Best Achieved Indirectly)中提出嶄新理論,認為曲線策略在複雜多變的環境,又或是涉及很多持份者時,是最為有效的。改革不合時宜的教育制度肯定屬於此其中一種情況。
疫情於短短數周內改變我們的教學模式,驅使我們使用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學習。無論是中小幼教育,以至專業進修、個人學習,遙距學習和工作都為我們開創新世界,提供以往從沒想像過的可能性和機會。
由電子學習、網上學習到混合學習模式
我們通常都是遇上危機才會反思現有做法。世界上差不多每一個地方都把教育改革視為重中之重。教育局在多年前已開始推動「電子教學」,但電子學習對大部份學校而言只是把教科書搬至電腦上。
正當教育制度動輒需要多年時間演變,新冠疫情為全球教育界帶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網上學習」實驗。教師們嘗試在網上複製平日課室的教學環境。經歷長達兩年的實驗後,部份教育工作者開始研究如何在實體面授課中利用科技引入「混合學習」模式,例如透過教育遊戲化、沉浸式體驗,以至運用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促進教學效能。疫情和科技已成為迂迴的力量,催化教育改革。
改變思維
教育科技其實並不在於我們如何善用科技。要駕馭科技的可塑性,我們應徹底反思學習目標、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我們更需要鼓勵學生學習,持續跟進和在學習過程中,提供支援。更重要的是,學習過程需要讓學生能夠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令學生掌握到切合21世紀生活所需的技能。
要達至以上目標,我們需要改變固有思維。教師需要放下自我,學生可透過互聯網發掘無窮無盡的知識,教師沒有所有答案不足為奇。我們需要由現時教師主導的學習模式轉為以及學生為本。
技能培養(Skill building)迫在眉睫
不單止是教室,疫情也徹底改變我們在職場的運作模式,加速遙距工作、電子商貿、工作流程自動化以及其他商業模式。不論壇機構規模大小,數碼化再不是一個選項,而是勢在必行。在許多情況下,僱員需具備不同技能去應對不斷轉變的工作需求和重點。
毫無疑問,需要調整技能落差的迫使切性愈見明顯。不同研究均指出,相比起招聘、外判、或重新調配人手,技能培養才是最好和最可持續的方法去填補技能落差。不過,即使再培訓技能的優點明顯,但香港僱主仍然主要透過招聘解決問題。生產力促進局曾調查訪問600名僱主及僱員,發現僅56%僱主願為僱員提供數碼科技相關培訓。
疫情加劇全球各地人才危機,根據一份近期的人力資源報告,全球人才短缺數目創16年新高,有75%僱主出現招聘困難。香港是亞洲人才荒最嚴重的地方之一,單靠盲搶人才是無法基本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同様地我們要改變思維,香港應立即展開技能培養運動。
混合學習和教育科技在職場的應用
傳統上,許多機構傾向在課室由導師主講面授培訓。真人面授固然有許多好處但成本相當,未必適合作為大規模提升技能或再培訓的學習模式,在今時今日愈趨分布式工作的模式下更是有難度。所以混合學習也勢成為職場培訓的新模式,其好處包括:學習更具彈性,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以一口式的方法與不同人學習,更可使學習更加個人化,並透過遊戲教育、沉浸式學習等提升學習動機及投入感。科技也可以打破時空界限, 促進與不同時區的社羣共同學習。對僱主而言,學習亦變得可量化,從而可評估投放資源的成效。由此總總足以証明教育科技對職場也同樣重要。
薯片叔叔共創社即將舉辦「教育科技月」,於10月8日和14日舉辦兩場高峰會,分別介紹如何在課室或職場運用各種科技,提供適切的混合學習模式。參加者有機會獲得由國際合作夥伴提供的免費線上學習體驗,詳情可參閱有關網頁:www.edtechmonth.hk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