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水細菌|台醫生建議3種水別喝菌量倍增!煲水3招水滾勿即關火
飲水看似百利而無一害,但飲用不正確或會為身體帶來傷害,特別是樽裝水!除了隔夜水含菌量飆升外,原來高溫曝曬過的樽裝水也不宜飲用。
你有沒有飲錯水?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不同的「水」,尤其飲用水更要小心選擇,避免弄巧反拙,有損健康。台灣泌尿科醫生高銘鴻在社交平台曾指出,雖然多飲水是好事,但有3種水是不宜飲用,其中有2款也是人人非常容易接觸得到,或者每天都已經在犯同樣的錯誤。
請按圖看台灣泌尿科醫生建議不宜飲用的3種水:
台灣泌尿科醫生建議不宜飲用的3種水:
1. 隔夜水
不管是開封過後的樽裝水或是一杯水,只要嘴唇接觸到瓶口一刻起,細菌已在不停滋生。口水含有不同細菌,當細菌接觸杯內的水便會快速繁殖,一夜過後數量飆升。安全做法是不要飲用隔夜水,直接換新的一杯。
2. 曝曬過後的樽裝水
樽裝水經過長時間曝曬,部分樽身有機會溶解出化學物質,建議不要飲用。雖然PET塑膠是屬於低毒性的容器,但經過長時間的高溫照射,仍會釋出有害物質。
3. 不明來歷的山水
由於難以確定山水的來源有沒有受污染,或會否含有危害身體的細菌、寄生蟲卵或水蛭幼蟲,不建議飲用。
樽裝水隔夜菌量增近2倍 減少細菌滋生要點做?
食用水擺放一晚後,表面上雖然沒有改變,但細菌量則大大提升。日本節目《月曜夜未央》(月曜から夜ふか)曾做過一個樽裝飲品含菌量實驗,工作人員先將每款飲品打開喝一口,然後再將飲品放置在模擬常溫的環境,溫度在攝氏28度、濕度70%的空間靜置24小時,放隔夜後檢測每款飲品的金黃葡萄球菌含量。
未喝前,樽裝水的金黃葡萄球菌含量都在600左右;工作人員飲用並擺放一晚過後,樽裝水的金黃葡萄球菌含量升至 1100個,接近2倍。
節目中分別測試了水、綠茶、麥茶、橙汁、牛奶咖啡( Latte)及可樂,按圖可看各款飲品測試結果( 由含菌量低至高排列):
未飲完的水如何減細菌滋生?
樽裝飲品內的金黃葡萄球菌來源其實是皮膚、口腔,樽口接觸了嘴唇後才會令細菌大量滋生,因此應避免直接用口接觸樽口,宜倒進杯子再喝便已可減慢細菌滋生,再好的做法是放冰箱,便萬無一失。
水滾勿即關火 繼續沸騰1-2分鐘才安全
隔夜水滋生細菌,煲滾水便萬無一失?
當水滾聲一響,便習以為常隨即關火,其實水滾後讓水繼續沸騰1-2分鐘也好,而且要把蓋子打開,方便殘留的氯揮發。因為自來水經過氯化來消毒滅菌。氯處理過的水,會分離出2種會致癌的物質--鹵代烴及氯仿。當水溫達到100℃,這些有害物質會隨蒸氣蒸發而大大減少,繼續沸騰1-2分鐘就更安全,讓水的氯含量降至安全飲用標準。
【飲水】水滾即關火殘留致癌物?專家教你3招如何煲出安全食用水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姜微波建議的「水滾三部曲」
1. 將自來水先放置一會再燒。
2. 水快滾時把蓋壺打開。
3. 水滾後等1-2分鐘再熄火。
資料來源:Facebook@大禹治水 恩主公醫院 高銘鴻醫師 三峽北大鶯歌泌尿科/《月曜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