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延後利益說起】到處都是官商勾結 旋轉門與神明下凡

撰文:夏水
出版:更新:

從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紅灣半島案、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與新鴻基、前特首曾蔭權及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懷疑收受利益;到近期特首梁振英收取澳洲UCL公司五千萬元、以及今天的馮程淑儀「樓換樓」等有關政場高官與商人勾結,收取「延後利益」(Deferred Benefits) 的醜聞不絕,坊間早有論調,應對現時高官退休前後各種就業及款待安排作規管,始能根治這些延後利益問題。然而,事到如今問題愈演愈烈,對本地廉潔和法治,儼然已造成多次傷害。

Getty Images

旋轉門政治 美國政治專才穿梭商場

優秀專才人人愛,有能力者遭挖角招聘實為職場常事。在官場與商場之間相互轉換任職,逐步提升地位的政治手法,外國一直執行之,稱作旋轉門政治(Revolving Door)。美國不少企業就會僱用團體和專家,遊走政府部門進行游說工作(lobbying),希望他們同意支持某些法案,以保障代表企業的利益。

這些游說專家,有具人脈的公關好手,有具分析力的政治專才,但更多的,是前政府官員或退休官/議員。究其原因,自是他們熟識政府門路,知曉系統運作,做起事來有方法「走後門」解決問題。但這種招聘並非單向的,不少專家跑出名堂以後,又被政府招攬成為官場一員,權與利之間的計算,造成旅轉門有入有出的雙向流動。

持之以恒的制度不代表沒有問題。當一個企業大部份高層都曾出任政府重要職位,官商兩者的主客優次就變得模糊。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就曾撰文指,當監管者和被監管者之間出現可互換角色的旋轉門,將催生出裙帶資本主義,讓最有人脈的人試圖將政治優勢永久化。

雖然有人提出改革,但美國旋轉門政治未見收歛,

一來,游說系統運作多年有效;
二來,來回旋轉的精英們,的確在多項重要法案中起關鍵作用;
三來,最重要的是,民眾接受以才論事之餘,也相信國家健全獨立的媒體監察與司法制度,能阻止黑箱作業私相授受的醜事出現。

旋轉門理論相對難與現時香港發生的各宗「延後利益」事件比擬。首先香港未有一套以利益集團作主導的游說系統,只有以上大人指使為依歸的投票機器;其次,高官們的流動為單向而非雙向,只於退休後下海而非持續變換身份;第三是本地媒體與司法制度就延後利益的監察,並未為本地市民所相信及肯定。

Getty Images

日本官員「下凡」惹爭議

或許日本人所講的「天下り」,才是我們更值得參考的情況。

天下り(Amakudari)字面解作「神明下凡」,本來就是我們中文認知的意思,但後來就借代為政府高官退休後,跑到企業就職的行為。與香港一樣,官僚是國家公務員,跟政治家是兩個不同體制,而傳統上,日本重視職場輩份,在經濟起飛、未設退休年齡的80年代,當官員升職至最高級別「事務次官」時,無論年齡大小,政府都會安排跟他同期、課長以上級別的官員集體離場,說到尾竟是一種面子衡量,以免同年入職者做自己下屬。

「神明下凡」變隱式行賄 商、政、公務員齊配合

既然是經濟起飛期,不缺錢的日本企業相當樂意賣這個人情給政府,以求打通日後交涉門路方便辦事;政府能健康換血,又不用提供大筆退休金,當然也樂得讓官員退休;公務員本身薪酬偏低,退休金有限,更視這次「下凡」為補償,在職時亦更樂意與同期組成派系,務求盡早推有能者上位,加快下凡進度。

這套隱式行賄體制,在執政自民黨、官僚和大財團三者互相合作下成形,在經濟加速、國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結果下,大家都願意接受這套潛規則。但當經濟泡沫爆破以後,「下凡」的問題隨即浮現。

首當其衝的,是企業不欲承擔高官們下凡的薪金,也不欲「硬食」與本身專業無關之人士,在自己公司坐着養老。另一方面,當經濟不景氣,社員對空降而來、吸食他們付出的下凡高官們,當然抱有怨言,影響企業士氣。加上官員們過去幾年,醜聞層出不窮,更加深民眾對下凡的厭惡。

日本政府於06年曾修改國家公務員法,要求中央省廳官僚退休後,兩年內不得從事關聯行業,也不得強迫企業接收下凡者,然而至今十年,下凡情況仍然在日本發生。

再來看香港官員們,退休後享有豐厚的長俸,就是按英國傳統,不鼓勵他們再到大企業工作去避免利益衝突,跟日本人的「退休金補償」不可同日而喻。但同樣在經濟轉差、官員醜聞不絕的背景下,市民討厭再工作的高官,跟日本人可謂同出一轍。

「旋轉門」好,「神明下凡」也好,有人覺得是一種合情合理的補償,也有人覺得這是貪污溫床。筆者認為退而不休是好事,但總有更多地方可讓你發熱發亮,教書好做義工好,一樣能對社會作出貢獻,但掛上「為社會出一分力」的面具去吸錢歛財,騙得了自己也騙不得民心。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