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預算案|持續入不敷支 開徵新稅可解決?(附投票)

撰文:馮子健
出版:更新:

【2024預算案/財政預算案/加稅/加費】下年度《財政預算案》星期三(28日)公布,政府財困是眾所周知的事,要扭轉財政困頓,除了節流,開源可能是更有效的辦法。過去5年,政府因應對疫情,非經常性開支無可避免大幅上升,同時收入則因經濟受創而減少,以2018年為例,政府總開支上升約2292億元,惟收入僅上升460億元;累計開支5年上升43%,收入僅上升7.7%。

入不敷支情況持續,但社會經濟發展欠缺動力,政府要成功加稅加費的機會大嗎?政府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坦言,目前難以開徵新稅項,但認為需盡快研究赤字成因,究竟是週期性或是結構性。

隨著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加上疫情衝擊,政府開支持續上升,惟同期的收入卻未見有同步的強增長,為本港的財政困局埋下伏線。

政府收入由1997/98年度至本年度增加128%,遠低於同期政府開支增長速度。(財政預算案諮詢文件)

再細看政府的五大主要收入來源,2018/19財政年度,利得稅、地價、印花稅、薪俸稅、投資收入分別為約1666億元、1169億元、800億元、601億元及403億元。

5年後的2023/24財政年度預算,同樣的五項收入按估算分別為1700億元、850億元、850億元、830億元、664億元,可見五大收入增長乏力,其中地價收入不升反跌,下降近27%。

地價收入遠遜預期

5項主要收入當中,唯獨地價收入屬非經常收入,但佔政府總收入的比率,在2022-23年度也達11.2%,較其他非經常收入佔比6.2%,明顯多出5個百分點。

本來,2023/24即本年的預算案,曾預計地價收入佔比可回升至13.2,達850億。不過,基於美國加息等因素,加上市場可能看淡前景,本財政年度首3季只售出3幅官地,收益約為72.7億元,連同約50億元補地價所得,賣地收入合計為123億元,僅是全年地價收入預算850億元的14.5%。

本財政年度預測當中,地價收入原屬第三大收入來源(財政預算案諮詢文件)

過去,一直有聲音指本港過份依賴屬非經常收入的地價數入作為政府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認為一遇到市況低迷,必會對政府財政構成壓力。翻查資料,在回歸時1997/98年度,地價收入佔政府總收入22.2%,到2018/19年度已下降至19.6%。但以本年度預算案預測為例,地價收入依然是政府的第三大財政收入來源。

市況波動 首兩季利得稅收僅及預計33%

而作為政府經常收入的印花稅,本年度屬政府第4大收入項目,惟與地價收入一樣受制於市況波動,過去一年的樓市和股市同樣低迷,股市更屢創低位,令印花稅收入低於預期。按2023/24年財政預算,印花稅收入預算與地價收入預測同為850億元,惟首兩季2政府印花稅收入僅得284.9億元,只達全年預算的33%。

本港利得稅收入主要來自少部分公司(預算案諮詢文件)

至於作為政府最主要經常收的利得稅,只有160 200名利得稅納稅人,納稅最多的5%、約8 000家註冊公司及非法團業務所繳納的稅款佔利得稅收入約90%。

而第5大經常收入則為薪俸稅,在2021/22課稅年度,本港有367萬工作人口,當中約181萬人,佔工作人口49%被評為薪俸稅納稅人。納稅最多的5%,約90,500人所繳納的稅款佔薪俸稅收入的58%。

由此可見,這兩項經常性稅收是集中依頼部分納稅人。

上調政費收費進帳有限

作為政府第二大經常收入的其他經營收入,本年度預計收入880億元,當中包括各項政府收費收入170億元、應課稅品稅項134億元、地租128億元、汽車首次登記稅48億元、公用事業收益40億元等。

政府雖表明會檢討政府收費,期望部分項目能達至用者自付的原則。但由於170億元的收入,佔政府整體6420億收入的2.6%,兼且政府也難一時間大幅上調各項政府收費,尤其對民生影響較大的收費更難在經濟差的時候造大動作。

李浩然。(林靄怡攝)

開拓更多產業帶動稅收

李浩然分析指,政府持續入不敷支,原因不外乎人口結構高齡化,造成就業人口減少以致稅收減少,但福利、衞生開支持續增加;第二是香港經濟地位問題因全球經濟及地緣政治產生變化,新興經濟例如高科技、金融創新等,香港都較弱。

縱觀過去五年的稅收情況,部分增長並不顯著,例如作為政府最大經常收入的利得稅,本年度預算所得1700億元,較2018/19財政年度1666億,僅得2%升幅。

李浩然稱傳統行業挑戰大,舉例指香港鄰近地區的貨櫃碼頭已經冒起,香港難以追上,只能研究進行高增值服務,如海事法律服務等專業服務可否進行等;金融創新方面,他表示香港氫能認證等落後,但其實有條件發展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香港經濟復甦未如如期。﹙資料圖片﹚

暫不宜開新稅 但要研究財赤成因

李浩然又認為本港需要探討多年出現赤字的原因,究竟是結構性抑或週期性問題,並同步檢討人口、稅制結構、就業情況等,從而決定未來的經濟結構及戰略性產業,長遠而言才能提高收入。

身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續稱,《基本法》雖然有要求政府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的原則,但面對財赤,現階段經濟疲弱,政府實在難以立即新增稅種,否則會打擊行業發展。

他又坦言回歸至今,市民對政府要求確實變多,反觀政府的收入模式一成不變,如香港保持繁華自然問題不大,惟如今五年裡出現四年赤字,問題終逐步顯露,舊收入模式是否仍適用於香港財政,則值得探討,認為可以著手研究如何解決財政收入分布不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