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工作者無保障 顏汶羽倡設新法定身份 提供基本僱員福利
目前香港約有11.4萬人次在五大數碼平台接單,例如送外賣、網約車等,但公司視之為自僱人士,並不會向他們提供例如最低工資、工傷賠償等僱員福利,導致出現意外時,僱員未能索償工傷,有個案更需要到法院申訴。
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新加坡政府為自僱人士提供靈活及自願性方案,將於下年過渡至數碼平台工作者。他促請港府參考當地方案,為自僱人士提供獨立於僱員的法定地位,提供包括工傷、保險等最低權益。
倡參考新加坡做法 設自由工作者身份
顏汶羽表示,部份外賣員、司儀、表演者等沒有簽訂僱傭合約,如發生意外未能索償保險,亦有機會出現欠薪。隨着本港自僱人士愈來愈多,政府應檢視如何處理灰色地帶。
他表示,新加坡及西班牙則推出措施,其中新加坡認為平台工作者非僱員身份,不合資格獲得原本法例下年假、有薪病假、休息日等權益,故推出「平台工作者」就業身份,雖未敲定詳情,料為「平台工作者」提供基本福利,如退休金、工傷賠償等。顏汶羽認為,港府應參考新加坡做法,首先要統計本港有多少自由工作者及數碼平台工作者,並為這些指定職業設立「自由工作者」身份,讓他們購買保險,以及就平台工作者推出發牌制度。
推出規管措施 業界會否反彈?
事實上,政府就規管自由工作者,曾指出「廣泛共識」是任何政策改動的先決條件,在本年1月承諾成立專責小組研究海外做法,目標是2027年中期完成政策檢討。但就自由工作者作出法律規管,又會否引致業界反彈?
顏汶羽稱,特區政府有需要規管,不應存在法律漏洞。他進一步指出,近年自由工作者身份開始盛行,推出規管或許外賣員及公司未必樂意,但並不能因為業界不喜歡就不作處理。不過,他亦指出政府應就修例諮詢社會意見,細節例如保險如何購買、誰人負責購買等等都可以討論。他表示,新的自由工作者登記制度應簡便,提供基本權益保障就足夠,亦毋須有太多限制,避免令自由工作者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