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明:打鼓嶺基建滯後恐拖「北都」後腿 倡建焚化爐化解臭味

撰文:文睿
出版:更新:

上屆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概念後,外界除關注香港與內地發展如何融合外,亦關心範圍包括打鼓嶺在內的都會區何時落成。身兼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的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月明坦言,區內居民十分期待都會區發展,惟區內基建滯後,促請政府盡快落實所需基建。

打鼓嶺的發展還有另一個問題要克服,便是區內堆填區散發的臭味問題。陳月明促請當局在區外慎重選址興建焚化爐,以解決問題。

陳月明作為香港開埠以來第一位「女鄉頭」,對打鼓嶺及「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格外上心。(文睿攝)

陳月明作為香港開埠以來第一位「女鄉頭」,由過去任北區區議會當然議員,到去年加入立法會成為「雙料議員」,陳月明回顧從政之路,坦言:「可謂如履薄冰」。陳月明上任立法會議員伊始,恰逢國家公佈大灣區戰略,打鼓嶺區作為深港樞紐、「北部都會區」發展範圍之一,她對都會區發展格外上心。

打鼓嶺匯聚三口岸人流 惟基建滯後

陳月明表示,打鼓嶺與羅湖區山水相連,是深港之間距離最接近的地方,倘若可配合深港口岸經濟帶來的建設,打鼓嶺的發展潛能非常大,故在「北部都會區」概念公布之初,不少打鼓嶺居民對此感到興奮及充滿希望,惟得悉概念到落實、成事需二十年之久,陳月明坦言居民期望頓時落失:「唔好話年紀大嗰啲,好似我啲仔女都話:『二十年?都唔知會發生咩事。』」

達成美好願景前,陳月明認為政府須加緊步伐完善當區基建設施,讓居民可以切實感到打鼓嶺的發展進度。陳月明指,打鼓嶺聯通深港兩地三個關口,包括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每日應付大量往來人流,惟口岸附近的設施卻供不應求。

她以「人車直達」的香園圍口岸為例,指自恢復通關後,該口岸的停車場連日爆滿,出現已預約車輛與未預約車輛逼爆停車場的混亂情況,車位供不應求。另外,通關後有不少內地旅行團以香園圍口岸過關來港旅遊,但口岸旁的松園下村設施嚴重不足,只有一個公共廁所,通關後有大量旅客使用,導致廁所容易變得骯臟。陳月明為村長向政府部門反映並要求加強清潔。

她促請政府盡快落實所需基建,以基建先行發展模式,促進地區產業人才流動性,以支援發展。

傳內地有意改建羅湖商業城為博物館

而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也並不只著眼於香港,根據政府的構想,北部都會區會為香港建立「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經濟格局,並配合國策,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更深層次更全面的合作,使香港能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因此,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不能勿略深圳羅湖區的同步發展。

有傳內地政府擬將毗鄰口岸的羅湖商業城改建並活化成博物館,日後可以成為北都與深圳兩處發展區域之間「緩衝帶」提供一些休閒設施。翻查本港北部都會區鐵路發展計劃,港府亦擬將東鐵線大執位,將現有羅湖站移遷至深圳,另增設羅湖南站。由此觀之,羅湖商業城的改建計劃未必空穴來風。

不過,現時羅湖站旁的羅湖村仍有百餘戶居民,若落實遷站及進行大規模區域發展時,羅湖村又該何去何從?

陳月明相信村民可留在原址居住,更直言發展必須要顧及村民需要:「佢哋無村公所,開個會、傾個計都無地方,連個公園仔都無。而家政府話要拆(羅湖站),做返啲設施(例如)商場,但啲居民會點諗?」她直言要滿足居民基本需求,同時保留打鼓嶺的獨有文化才可以和諧發展:「北部都會區發展一定要保留原汁原味嘅文化,例如客家文化。」

臭味擾人 陳月明促港府慎選焚化爐地址

要發展「北部都會區」,除要完善打鼓嶺的「硬實力」加快基建配套,更不能忘記「軟實力」配合。其中一個急於解決的問題,便是打鼓嶺堆填區的臭味問題,若未能提出圓滿的解決方案,恐成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掣肘。

去年8月,一群內地網民湧入特首李家超的微博「洗版」,投訴堆填區帶來的臭味問題。陳月明坦言,經常收到打鼓嶺居民投訴:「用咗畢生積蓄喺到買咗樓,但而家都唔知點樣開窗!」有些村民甚至聲稱,已對臭味習慣得已麻木。

陳月明去年趁暑假休會期間,也對堆填區的臭味問題,有了第一身的體驗。她去到鄰近打鼓嶺的內地大廈居住,發現堆填區散發的臭味的確擾人,令打鼓嶺及鄰近的內地居民生活質素堪憂。

陳月明於今年初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上,向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再次跟進相關事宜,惟謝展寰竟回答指,「國家標準」不是等於臭味清零,而是「定喺『啱啱聞到』嘅情況,所以符合國家標準唔等於你一定聞唔到味。」陳月明坦言:「無嬲」,明白這不是短期內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她又認為當局「有心」解決問題,舉例指她在訪問前一日再接獲居民投訴臭味問題,她旋即轉告謝展寰,對方亦立即回覆表示會跟進。

環境及生態局早前透露,發展局和規劃署正於「北部都會區」物色合適興建第三座現代焚燒發電設施的可能選址。

陳月明認同,建焚化爐有助解決部分臭味問題,但垃圾在運輸過程中會造成二次污染,車輛駛過的道路會有臭味。她強調打鼓嶺作為三個口岸的交匯點,絕不適宜在區內覓地興建焚化爐,促請政府慎重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