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囚青北上工作?張欣宇關注能否獲批回鄉證 學者稱抗拒居多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反修例至少逾1,600人被定罪判刑,當中幾百人被捕時未成年,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稱將與商界合作,安排有意到內地發展的青年服刑後到大灣區工作實習。不過,一直關注反修例青年的立法會議員張欣宇透露,有被判無罪的被捕者曾向他求助,反映無法申請回鄉證,希望保安局出面籌備計劃,可以一併解決「反修例」遺留的問題。
發起「蛻變計劃」、幫助反修例被捕青年的中大學者宋恩榮,質疑因反修例入獄的青年會否願意到內地發展:「可能好多係中資,年輕人受唔受呢?」他形容,刻意強調北上大灣區發展是「黑色幽默」,認為政府為更生人士提供機會,毋須強調工作地點。關注囚權的社福界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則說政治敏感人士連澳門都無法入境,實在難以預料內地部門如何看待這些有反修例案底的青年。

張欣宇稱計劃屬自願 放下包袱好機會

早前在《施政報告》答問會,向特首李家超關注囚青重投社會問題的張欣宇,透露計劃將以自願性質進行,據他向政府了解,除傳統職位之外,也有可能提供藝人助手的工作機會,安排他們協助到內地發展的香港藝人,相信工作內容有趣,更生人士容易適應及有發揮空間。而香港與內地關係愈趨緊密,若果最終計劃成事,將是更生人士放下包袱的好機會,也可改變社會對他們的印象。

不過,張欣宇估計大部分反修例囚青仍會選擇留港,政府最重要始終是協助他們在香港尋找機會。

宋恩榮:反修例囚青抗拒中資 有黑色幽默之感

宋恩榮接觸過不少因反修例入獄的年輕人,他認同計劃釋出善意,但認為這些青年不少仍然很抗拒到內地發展,更不會接受政府為他們安排工作:「(去大灣區)可能好多都係中資、國營企業、建制團體,年輕人受唔受呢?」他說年輕人的可塑性很大,但講明安排北上發展較為敏感,容易令公眾誤解,形容予人「黑色幽默」觀感。他說政府毋須刻意強調工作地區,最重要是提供重投社會的機會。

邵家臻:難料內地部門如何看待反修例案底

邵家臻則稱,不排除有更生人士對大灣區工作有興趣,但若果對象是反修例入獄的青年,自己則不感樂觀。他解釋年輕人一般對內地感覺較為疏離,對北上生活和工作興趣不大,加上在反修例事件中被捕的人,都傾向認為自己是被當權者拘捕,願意北上的機會更微。他提到,這類政治敏感人士連澳門都無法入境,難以預料內地部門如何看待這些有反修例案底的人士。

最重要是重投社會機會 宋:毋須強調大灣區

他們三人都關注這批年輕人能否取得回鄉證,宋恩榮舉例指,反修例風波期間氣氛緊張,過關到內地的年輕人都被查看電話。他說如果計劃下,反修例囚青可以獲批回鄉證,將顯示中央發出正面訊號。張欣宇則認為,由保安局出面籌備計劃,可以就回鄉證問題有效與內地機關溝通,「一般人好難自己搞得掂」,他希望年輕人盡早放下包袱,重投社會。

特首李家超早前表示,無可能改變年輕人的政治信念,因為「政治同宗教一樣,信咗一樣嘢就一樣嘢」,但會以行動拉近距離、加強互信。邵家臻則說,要吸引這群青年北上發展,需要由政府釋除他們心中的疑慮。

懲教已聯絡不同企業:未有統計數字

懲教署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已聯絡不同企業為在囚人士安排生涯規劃講座,為合適的人士提供培訓及就業安排,包括到大灣區工作。至於有多少在囚人士感興趣、參與的企業數目、以至大灣區工作名額,署方都稱現階段沒統計數字,有關計劃仍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