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走數?林鄭月娥:前提是方向一致 否則勉強手拖手無意思
特首林鄭月娥2017年競選期間曾以「同行」為口號,惟任內經歷修例風波,社會撕裂程度空前,又觸發移民潮。卸任在即,林鄭今日(12日)於商台節目上表示,「同行」的前提是大家要有個共同的方向,「如果大家南轅北轍,勉強手拖手同行亦都冇意思」。
她以政改為例,當日有人提倡「公民提名」,這與《基本法》要求「大纜都扯唔埋」,即使2015年政改方案通過,如果一些政治底因沒有解決,最後仍然可能會有人提出「35+」試圖奪取政權。
林鄭:8.31比今日選制更開放
林鄭月娥指出:「同行係需要有個方向嘅,即係如果大家南轅北轍,你勉強手拖手走同行係冇意思嘅。」她指,在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上,香港要有繁榮穩定,才有和諧社會的基礎,而一些人本身未有足夠認識,亦有別有用心者鼓吹港獨、自主、公民抗命等,久而久之令「一國兩制」愈走愈歪,如果每次都採取退讓、息事寧人的態度,最終走下去也會走錯方向。她指修例風波的程度前所未見,中央沒有辦法不出手,而行動是果斷、有必要性,令香港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大體上現時香港比起回歸以來任何時候,更有基礎走下去、走得更穩固,希望下屆政府加快處理《基本法》第23條立法。
其中主持人問到政制問題,引述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指新選制要「長期堅持」。林鄭指出其任職政務司司長時,自2013年起正好負責政改,希望循《基本法》第45條以及大眾訴求,達到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她指,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政治體制屬中央事權,《基本法》第45條亦有一定規範,如果港人接受這個憲制框架,絕對有信心未來做到普選。不過她批評當時社會「長期充斥公民提名」等等想法,形容是「大纜都扯唔埋」。
林鄭形容今日的新選舉制度,與2014年的人大8.31決定已相當接近,甚至8.31決定比起今日的制度更為開放,保證了最終會有2、3名特首參選人,不會有自動當選情況。但她認為未來完全有可能性,滿足到《基本法》所承諾的民主訴求。
指當日即使政改通過 仍會有人提「35+」
林鄭月娥於2015年政改方案中,是「政改三人組」之首,當時方案在立法會闖關失敗(期間建制派協調失誤一度離場,成為經典鬧劇)。被問到如果當日政改通過,往後香港所走的路會否不同,林鄭認為這難說得很:「我感覺到香港其實去到嗰段時間,十幾二十年,已經潛藏咗好多反中央嘅情緒,同埋有啲外部勢力嘅影響已經聚集喺香港。咁所以當日如果做得到,會唔會出現另一套問題,例如跟住會有搞『35+』?用某一種組織或者係誤導嘅方法,令市民亦都同意用呢種方法去奪取政權?」
所以林鄭認為,即表面上做了普選,如果沒有處理一些底層問題,仍然無法運作順暢。她舉例指第三屆政府做了政制改革,將立法會由60席加至70,衍生了俗稱「超級區議會」的5個席位,反問如此增加了民主成份,對整體香港的民主發展到底是否好事,抑或令香港更加偏離憲制秩序。
不擔心港人移民 未來需再提升青年民族自豪感
被問到香港「人心未回歸」的問題,林鄭認為重要之處在於提升青年的民族自豪感,指香港人其實絕大部份熱愛國家,在一些非政治性事件上,如中國運動員訪港、國家軍艦訪港,市民都十分雀躍。因此未來要做好教育,提升青年對國家的認識。她又指,之所以爭取故宮博物館落戶香港,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希望透過介紹祖國的歷史文化,強化市民對國家的身份認同感。
近年香港出現移民潮,林鄭認為原因不能一概而論,往往是「推和拉」的因素,一方面由於疫情,香港長期不能實現人員往來自由,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利用《國安法》實施後的政治狀況改變,以自由為名推出措施方便港人移民,但實際上是吸引香港人才。不過林鄭表示不太擔心,最重要的是香港能重新吸引海內外人才,對未來十分樂觀,認為香港的優勢不易被取代,國家對香港的支持亦十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