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陳茂波「考牌作」符主旋律 建制料爭特首寶座有分加

撰文:鄭寶生 周皓宜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23日)宣讀本屆政府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推出1,700億元逆周期措施,除了1萬元電子消費券,多項破格措施亦成焦點,包括引入差餉累進制、立法暫緩追租等,政界初步反應正面。

被視為下任特首熱門人選的陳茂波,昨日在記者會、傳媒論壇多次被問到會否參選,一直未作正面回應。有政界中人指,今次預算案撥出500多億元用作抗疫,符合「抗疫壓倒一切」的主旋律,而財爺在預算案中花了不少篇幅,似在展示自己有「改革意識」,點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對中央而言可能是「加分」因素,但如何執行才是關鍵。

+1

特首選舉由3月27日押後到5月8日,昨日發表預算案的陳茂波若要參選,亦毋須急於辭職,更可挾《財政預算案》力谷民望。在第五波疫情衝擊下,今份被視為「考牌作」的預算案,很大篇幅都在應對疫情,如再次推出消費券、增撥約220億元採購快速測試劑及配套服務等,惟缺乏長遠規劃經濟措施和藍圖。誠然,陳茂波引入差餉累進制,由現時劃一按應課差餉租值徵收5%,改為按物業愈貴差餉愈高,又針對性地提供差餉寬減,每人只可從一間住宅獲差餉寬免,符合經濟發展要公平分享原則,可看到陳茂波有改革意識,但新措施實際效果不算大,例如差餉累進制預計約4.2萬個住宅物業受影響,僅佔整體私人住宅物業的總數約2%。

▼政府2月23日公布新年度財政預算案▼

+7

演辭多內地官場用語

仔細看今份《財政預算案》,部分演辭頗有內地色彩,例如第43段小標題為「以民眾為發展的中心」,這與內地經常強調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脈相承。他在該段談到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強調「首先要知道經濟發展是為了誰、為了甚麼」,指出香港經濟結構的深層次問題,例如具專上教育水平的新生代青年的就業收入,普遍顯著低於具相近學歷的較年長世代人士,顯示經濟結構提升的速度,不足以為青年人創造足夠的優質職位。

另一段文字亦提到,經濟發展是為了提升所有市民的生活水平,讓大家都可以分享到發展的成果,「這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因此,我們必須豐富產業發展,邁向高質量而且具包容性的經濟增長,從而創造更多優質、多元的就業機會。這樣既可讓市民更好受惠,又可創造條件和提供資源解決如房屋、貧窮等深層次問題。」

去到結語,陳茂波再一次提出香港經濟問題逐步解決,指「這些問題長遠關係到香港社會的和諧穩定,但沒有一蹴而就的解決辦法,全社會須同心合力破解」,似是訴說自己就是認識香港問題、懂得解決香港問題的人。

建制料中央「有分加」 陳勇:執行力是關鍵

港區人大代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認為,新一份《預算案》撥備逾600億元作抗疫工作,體現了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動員一切力量資源抗疫的精神。他指,陳茂波保證會繼續投入資源抗疫,向社會展示抗疫決心,派發消費券亦會市民對抗疫保持信心和希望,相信市民大眾會認同今份《預算案》。不過他指出,最關鍵的是特區政府執行力,希望政府全力以赴,盡快落實措施,不要像過往般落實緩慢、鬆散。

有建制派認為,今份預算案陳茂波會「有分加」,因平衡了防疫抗疫、利民紓困,亦有若干「驚喜」措施,在目前疫情極為嚴峻之下,已算妥善照顧了各個方面,而引入差餉累進制、主張「能者多付」,客觀上打擊了豪宅收租者,有「共同富裕」味道。

劉兆佳:對中央而言合格 對市民難顯著加分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對中央而言,今份《財政預算案》算是一份合格,中央當然希望香港盡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落實「十四五規劃」,但香港當務之急是抗疫,「連通關都通唔到,講大灣區都係不切實際」,難以斷言今份《預算案》對陳茂波參選特首會否有「加分」。

他說,擔任財政司司長並非很困難的職位,因為香港積累不少財政資源,財政困難不大,不如其他國家需要依賴發債及赤字預算,即使過去推出消費券和多輪防疫抗疫措施,但受惠於補地價收入增加和股市暢旺,今年仍錄得盈餘。

他續指,《預算案》主要是配合和支持特區政府,難以大幅提高市民對政府的支持度,即使陳茂波提出派發1萬元電子消費券,市民也只會認為是盡責的表現,但力度仍然不足,無法解決深層民生問題,難以有顯著「加分」效果,相反若《預算案》引發民怨民憤,令市民認為政府對市民苦況漠不關心,則會顯著「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