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1︱北都會規劃融入國家發展 提港深「雙城三圈」概念
特首林鄭月娥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現時政治氣候大不同,將著力謀劃未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報告》以「十四五」規劃及前海發展打頭陣,首兩個勾劃出香港未來發展規劃的章節,分別是新界北部都會區及配合國家發展措施。
整幅規劃重心一改以往重南輕北,新界北成為焦點所在,包括社經產業規劃,以至建議設置副司長職位主責北部都會區發展,都是配合國家藍圖及香港在大灣區內分工定位,圍繞著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調,與深圳建設「雙城三圈」。
專章共42段落講述融入國家發展
引言提到新局面下,要長治久安,便要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當中《經濟新動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章節共有42個段落,大篇幅針對「大灣區發展綱要」、「前海方案」及「十四五」規劃對香港的分工定位列出發展方向,包括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地位;建設國際創新、亞太法律爭議解決中心;以及發展中外文藝、及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等。
施政報告提及進一步推進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包括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另外港深大力推動跨境鐵路建設,並會推進「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稍後可伸延至另一陸路口岸;前海的「港資港法港仲裁」落實後,會爭取擴展至整個大灣區;北部都會區則會建設涵蓋洪水橋╱厦村、流浮山的現代服務業中心;河套區連同新田合組240公頃的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佔地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並會特別配合「十四五」提出的生命科技發展。
北部都會區對接深圳 形成「雙城三圈」
施政報告中用了一個章節講述,面積3萬公頃、相當於30個灣仔大小的新界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最大的規劃藍圖。規劃亦是取其毗鄰深圳的優勢,由西至東形成包含7個跨境口岸在內的經濟帶,主力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正是回應「十四五」規劃中香港的定位。
林鄭指《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是首份由港府編製,跨越港深兩地界線的發展策略和綱領,雖則是本地規劃藍圖,但卻是建基於「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及前海擴區,形容該區將「盡享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香港境內促進港深融合發展和連繫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
交通基建連接港深 多採用一地兩檢
「雙城」意指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東分別為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雙城發展將以運輸基建先行,未來會興建港深西部鐵路;東鐵線則伸延至深圳羅湖,並在內地設立「一地兩檢」口岸。
北環線則向北伸延河套區,通過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同時向東伸延,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重點▼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附篇全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