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消息|政府研提高舊區、新界北新發展區地積比 增住宅密度
特首林鄭月娥本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將有一系列動作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包括放寬「祖堂地」出售門檻、落實龍鼓灘填海計劃等。據悉政府亦正研究提高舊樓及已規劃項目的地積比率,配合降低強拍門檻,有助加快市區重建,但未知會否納入今次《施政報告》。
▼油旺計劃研住用和非住用地積比互換▼
陳恒鑌:舊區重建增加地積比是關鍵
地積比(Plot Ratios)指樓宇准許發展的總建築面積與地盤面積的比例,比率愈高,可興建的樓宇總面積愈大。消息指,政府正研究提高部分舊區的地積比,為市區重建創造有利條件,增加發展密度興建更多住宅。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要加快舊區重建,增加地積比是關鍵,指目前新界地積比不及市區,令發展商重建新界舊樓的意欲大減。他以荃灣為例,荃灣建市60年,有大量樓齡超過50年的樓宇,但地積比只有5倍,反觀九龍區如深水埗的地積比最高有7.5倍,相比之下荃灣較難吸引發展商重建。
近日有傳政府計劃修訂強拍條例,陳恒鑌指,將強拍門檻降至七成有助加快重建速度,但認為應只適用有50年或以上樓齡、結構不安全的樓宇。他解釋,不少樓宇設計只供使用50年,加上上一代樓宇多為「鹹水樓」,容易出現結構問題,相信公眾對降低有關樓宇強拍門檻的共識較大。
根據規劃署資料,現時港島區的住用地積比率最高為8至10倍、九龍及新九龍最高為7.5倍,但部分舊區如荃灣只得5倍,難獲發展商青睞收購重建。
劉國勳倡提高已規劃項目地積比 料可增4.5萬個單位
另一民建聯議員劉國勳表示,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作未來10年建公營房屋之用,其中約240公頃土地仍處於規劃及設計階段,仍有空間向城規會提出申請提高地積比。他舉例指,在2025/26年度及之後落成的公營房屋用地,包括洪水橋、古洞北發展區等,運房局估計合共約22.6萬個單位,若這批用地的地積比由平均5至6倍,提升至6.5至7.5倍,可供發展的樓面面積將可增加約20%;若以單位計,理論上可將原來22.6萬個單位,增加4.5萬至27.1萬伙。
劉國勳指,在已規劃項目提高地積比,總好過等「生地變熟地」,又指市區舊樓若再配合強拍門檻下降,在加快市區重建方面起雙重起用,他相信兩項措施有機會在《施政報告》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