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會︱電子點票「甩轆」應變慢 政界嘆公務員系統低效僵化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作為「完善選舉制度」首場選舉,昨日(19日)舉行的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投票率高達九成,惟外界焦點卻意外地落在點票「甩轆」。今次選舉投票早於晚上6時結束,但由於分票過程延誤,再加上新增的電子點票系統有技術問題,導致僅4千多張票的點票工作,竟拖延至凌晨0時40分才開始點票、3時才有首個界別結果、早上7時後才有最終結果出爐。選管會主席馮驊就此致歉,指有票箱的報表數據不正確,需要多次核實,以至令點票程序延後。
不過這些技術問題只是表象,多名政界人士向筆者反映,今次事件更深層原因,在於公務員系統工作流程的僵化、不懂變通,以致無法及時處理問題,徒令候選人乾等半天。

+2

電子點票機卡紙 反增行政程序

今次選舉首次引入電子點票,原意是加快點票程序,但卻出現拖延情況。當時工作人員在中央點票站將來自不同票站的選票分門別類,放進13個不同界別的分類箱,以便把選票放進光學標記閱讀機,進行電子點票。

工作人員把選票分類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人員須把選票逐一檢查,確認選票來自哪一個界別分組,將把選票放在所屬的分組分類箱,故即使是次以光學標記閱讀機進行點票,惟人手分類過程卻追不上電子點票的速度,導致點票過程出現阻滯。至凌晨12時36分,當局始完成最後一個票站(九龍公園體育館)的選票分類。

不過使用電子系統的過程,本身都涉及額外行政程序。例如工作人員須將50張選票分成一疊,再逐一放進光學閱讀機進行電子點票,本身疊齊都需要時間;此外,點票機「卡紙」導致新界分區委員會界別延遲,點票機全日3度卡紙,需要臨時轉用人手入紙,又多加一重行政程序。

現場亦有候選人抱怨,工作人員分類選票的工作需時太久,為何一開始不讓各界別分開票箱投票,要放在同一票箱,導致要再花那麼多時間。

▼不滿點票太慢 麥美娟當場怒爆馮驊▼

麥美娟怒「爆」馮驊:十幾個鐘啊!

馮驊見記者時解釋,由運送票箱以至點票都出現問題,當中涉及人為失誤。經初步了解,可能有手寫報表「跳錯位」或填錯,這不會影響票數,但導致點票多次停頓,亦可能有人遇到問題時沒有即時尋求協助;另外傳統上按指引要核實報表資料後才開始點票,不過他同意有時工作人員可以更靈活彈性處理,可先點算票數,而非有不符之處就不開始點票。選管會會詳細檢討,並向行政長官提交選舉報告書。

不過馮驊的解釋並沒有平息現場人士的怒火,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上前與馮驊理論,叫道「(等咗)十幾個鐘啊」,亦有其他候選人跟上大叫「十幾個鐘啊」、「五點幾等到而家」。

麥美娟向筆者表示,政府似乎想每個細節都反覆檢查得清清楚,但反而在檢查過程中增加了出錯機會,而每個程序出錯,又要花一、兩小時處理,愈拖愈久。更糟的是政府在現場資訊不透明,沒有人告訴現場人士發生什麼事,而政制局副局長和政助又懸空,找不到對口人士查詢現況。

她憶述,當時會展空間不足,因此暫時到新聞中心落腳,但現場既沒有食物,冷氣又過大,可說「飢寒交迫」,所以才會特別不滿。

政界人士:或涉「是是但但,僵化處理」

有鑑於選舉事務處工作人員,過往也曾出現嚴重行政失當,包括遺失選民登記冊資料、電腦等,事件令外界關注,到底政府行政系統是否有足夠能力辦好未來其他重要選舉,以至擔當日後推動「良政善治」的重任。尤其今次選委會選舉是中央「完善選舉制度」後首場選舉,受到中央高度重視,明明投票過程也沒什麼差錯,但偏偏點票搞出亂子,觀感定然不佳。

有政界人士私下表示,今次事件反映,香港政府的準備演練和壓力測試都不到位,官僚機構內仍有不少人「跟足指引,是是但但,僵化處理」,香港要進入改革進程,首先得有改革的心態、狀態和姿態。

葉劉淑儀批評政府部門演練不足、管理欠妥。(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葉劉批演練不足 袁彌昌:公務員系統已「病入膏肓」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選舉事務處已不是第一次「甩轆」,過往曾試過遺失選民個人資料、電腦等,有黨友周一仍要上班,結果有人等到早上7時才得悉結果。她批評局方事前訓練不足,也沒有足夠的演練,未能及時發現潛在問題;發生技術錯誤後又不會變通:「電子系統有問題,就算改用人手點票都不用那麼久吧?」她指,政制局絕對有責任檢討、監督清楚整個流程。

對於馮驊指要增加人手的說法,葉劉嚴厲反駁指:「我最不喜歡聽見有人一出事就說要加人手,那是監督問題、管理問題。」

時事評論員袁彌昌苦笑指,「政府用親新科技都出事」。他提到,政府一星期內擺出兩次行政大烏龍,先是將國家名錯打成「中國人民共和國」,如今再來個點票大甩轆,事件揭示公務員系統已「病入膏肓」。他指,政府雖然緊隨中央口徑,將「良政善治」掛在口邊,但當改革要落到實處,政府各部門無論在硬件上還是思維上,都十分老舊,跟不上時代的需要。

袁彌昌苦笑指「政府用親新科技都出事」。(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