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區議會「特辣」方案引辭職潮 政府「兵不血刃」驅敵成功?
政府本月內安排區議員宣誓,近日消息指,涉及4類「負面清單」行為的區議員將被DQ,預計約250名區議員不符宣誓要求,政府會向他們追討上任至今的所有薪酬及津貼,每人涉逾100萬元。據悉,若區議員在被DQ前主動辭職,當局會將個案「凍結」,不會追討薪津。近兩日已有超過60人在今波辭職潮之中辭任,包括原屯門區議會主席陳樹英、原九龍城區議會副主席鄺葆賢等。
綜合政界人士及學者分析,政府以「大開殺戒」處理宣誓,某程度與民主派一個政治取態有關,令政府覺得他們已失去「團結」價值;而政府連日「吹風」,向議員施加心理壓力並令其自行辭職,亦可減少大規模DQ引發的震盪,達到「兵不血刃」的效果。
▼部分已公布辭職區議員▼
DQ範圍逐級擴大
將區議員納入宣誓的《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條例草案》於5月21日刊憲及生效。《香港01》曾報道,除捲入泛民初選案的多名區議員勢遭褫奪資格外,在初選中排行名單非首位、借出議員辦事處作票站的區議員勢被DQ。
6月中,多份報章引述消息指曾參與初選、借出辦事處作初選票站及簽署「墨落無悔」抗爭派聲明的區議員將會被DQ,料涉約150人;6月下旬,再有多份報章專欄指受影響人數或擴至170人。至本周二(6日),《香港01》引述消息報道,去年中曾簽署「香港人要求中止獨立關稅區地位」聯署聲明、曾在議員辦事處內展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者亦會被DQ,當局已圈定涉事區議員約250人,其中40多人已自行請辭,即有逾200人面臨被DQ。
更「致命」的在於,《香港01》得悉政府已敲定會向他們追討償還由2020年初上任至今的所有薪酬及津貼,料每人涉逾100萬元,部分人士恐因此面臨破產。如果程序啟動前已辭職,當局料不會審視其有否違反負面清單,個案會「凍結」不予處理,變相避過遭追還薪津。
已辭任區議員:薪金已用 「根本無可能嘔到」
至周三傍晚,兩個電視台均引述消息指,預計約230名區議員不符宣誓要求將被DQ,相關人士將被追討上任起至今所有薪津,料每人涉及金額100萬元,又提到政府會在宣誓前去信區議員,決定他們是否有宣誓資格,被列入「負面清單」者將不獲安排宣誓。
有已辭任的區議員表示,追討薪津絕對是辭職最直接的原因,因在實際操作上,現屆區議會與政府關係不佳,各區民政事務處不時會以各種理由,拒絕或拖延發還議員開支,導致一些區議員要自行墊支購買物資、營運辦事處、做地區工作,因此部分區議員本身已用掉自身的薪金,甚至開始耗費積蓄,「根本無可能嘔得返出嚟」,一旦被追討薪津,勢必破產;一些持有聯名物業的人士,更可能因此連累身邊人,批評政府此舉如同「趕盡殺絕」。
建制中人:與民主派參選「吹淡風」有關
有多名建制中人表示,政府實行「特辣方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民主派對往後選舉的參選取態:「政府原先的想法,是為反對派保留一些參選空間,讓完善後的選舉制度有更高認受性。不過近幾個月,反對派自己都對參選吹淡風,政府也不需要再對他們『客氣』吧?」
蔡子強:政府「心理攻勢」見效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從近幾日媒體報道觀察,流傳的說法由最初150人不符要求,到後來「逐步加碼」至170人、230人,甚至要追討任期內所有薪津,其實是政府的「心理攻勢」:「大背景來說,既然民主派不打算參選『粉飾太平』,政府已沒有團結他們的需要。當然,如果親自動手DQ一、二百名民選議員,對外尤其國際觀感上不太好,倒不如『出口術』,通過媒體放風,讓區議員感受心理壓力,自己離開。」
他認為,政府這個「心理攻勢」已經見效,通過巨大的財政壓力,令區議員感到留任「博唔過」,許多原先打算繼續做地區工作的區議員,眼見這種局面也宣布辭職:「反正只是『傳』,要走(辭任)都是你自己的事,最後就算消息不準確,政府也不需負責。」蔡子強相信經此一役,民主派連區議會陣地都大幅縮水,已被迫入窮巷,往後參選機會愈見渺茫。
民建聯陳學鋒:辭職議員或想減少損失
民建聯副主席、「議會監察」召集人陳學鋒表示,區議員爆發辭職潮,相信是因為這些議員自覺「過唔到關」,踩到「負面清單」的紅線,又覺得先行辭任可不用被追討薪津,於是想「減少損失」。他批評,民主派主導區議會後在社區沒有建樹:「不落井下石了,我不會說很高興或是要慶祝之類,但會覺得他們(反對派)自去年以來只是在說政治議題,不是服務居民,站在市民角度真的浪費公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