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大改革|直選五區變十區 雙議席單票制 選民投票模式大變

撰文:羅家晴
出版:更新:

人大常委會今日(30日)召開全體會議,全票通過修改《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的草案。其中立法會選舉議席由原有的70席增至90席,具體議席分布為「432」,選委會佔40席、功能界別佔30席,地區直選議席銳減至20席。
究竟地區直選議席大減後,選民投票有何變化?地區直選原由五區產生,分別為香港島、九龍西、九龍東、新界西、新界東,選民按照居住地方劃分的選區投票。不過這次立法會議席分布大洗牌後,地區直選將採用「雙議席單票制」,原本的五個選區會改為十區,每區將選出兩名議員,雖然具體的選區劃分和投票辦法等細節,仍有待港府本地立法決定,但按此大框架,本港選舉文化及模式勢起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次立法會議席分布大洗牌後,地區直選將採用「雙議席單票制」,原本的五個選區會改為十區,每區將選出兩名議員。(資料圖片)

廢比例代表制 激進小黨難當選

地區直選原本由五個地方選區產生,合共有35個議席。其中香港島設6個議席(中西、灣仔、東區、南區)、九龍西6個(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九龍東設5個(黃大仙、觀塘)、新界西設9個(荃灣、屯門、元朗、葵青、離島)、新界東設9個(北區、大埔、沙田、西貢)。

立法會選舉制度改革後,地區直選由35席減至20席,五大選區改為十區選區,每區只有兩個議席。在選舉改制下的新玩法下,最高票數的兩名參選人才能當選,變相令建制派或民主派也難以全取兩席。同時,過往靠比例代表制,以相對較少票數當選的小政黨或立場特立獨行的從政者,將難以當選。

隨選舉制度改革後,5個「超級區議會」議席將會取消,意味有400多萬名選民由手持2票改為1票。(資料圖片)

立法會參選人門檻提高 400萬名選民失「超區」票

與此同時,立法會參選人的門檻亦大大提高,除了要在所在選區取得不少於100個、不多於200個選民簽名同意提名外,參選人需要在選委會五個界別中取得不少於2個,不多於4名委員的提名,每名選委會委員在分區直選中只可以提名一位候選人。

值得一提,2012年新增5個「超級區議會」議席,法律上雖然屬於功能界別議員,而非地區直選。不過除了原功能組別選民不能投票外,有400多萬名選民符合資格投票。但是隨選舉制度改革後,5個「超級區議會」議席將會取消,意味有400多萬名選民將失去「超區」一票。

回歸前曾沿用其他選舉制度

回歸前香港的立法局選舉曾採用其他選舉制度,例如1991年採用「雙議席雙票制」,把全港分為9個選區,每區選出2席。直到1995年又改為「單議席單票制」,把全港分為20個選區,每區1席,得票最多的候選人便可當選,不需作複雜的計算。不過,1995年以民主黨為首的民主派大獲全勝,惹來親中人士不滿。最終在1998年通過以「比例代表制」作為立法會地區直選制度,並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