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收費改革|多黨冀增公私營夜診 民建聯:服務至凌晨兩點

公立醫院收費改革|多黨冀增公私營夜診 民建聯:服務至凌晨兩點
撰文:何夏怡
出版:更新:

政府今日(25日)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檢討結果,急症室服務收費由180元上調至400元,但危殆、危急類病人免費,政府期望可令現時一些輕症病人不再到急症室。不過,不少意見認為現時因公、私營缺乏夜間門診服務所致,立法會多個政黨不約而同建議當局延長公營門診服務時間或鼓勵更多私家診所提供夜診,其中民建聯更認為公營門診可延長服務至凌晨一至二時。

民建聯建議政府延長公營門診服務的診症時間(何夏怡攝)
民建聯建議政府延長公營門診服務的診症時間(何夏怡攝)

民建聯倡公營普通科看診時間至凌晨

現時政府的門診服務一般至下午五時,假日只有部分診所提供服務。民建聯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建議,公營普通科門診若能提供夜間服務,看診時間至「(凌晨)一、兩點都好合理」,認為可令市民有更多選擇,毋需在急症室收費加價後,只能轉向收費相若的私家診所。

梁熙認為公營門診的看診時間可延至凌晨(何夏怡攝)

梁熙形容,此次急症室收費調整屬「大刀闊斧」,不少市民擔憂不在安全網範圍,要以昂貴的價錢看病。他認為當局可考慮調整豁免醫療費用的劃線,除了領取綜援人士、75歲以上長者等弱勢社群可豁免醫療費用外,一些入息水平達到中位數、惟實際有困難的人士或單親家庭也可獲部分豁免,減輕他們的壓力。

陸頌雄(何夏怡攝)
工聯會也關注現時夜間門診服務不足的問題(何夏怡攝)

工聯會指通宵門診服務嚴重不足

工聯會會長、行會成員吳秋北稱,政府應確保醫療服務的數量和質素。工聯會選委界議員陸頌雄認為,政府要保證整體醫療投入不會減少,令有需要的市民可以負擔調整後的收費。他認為,市民濫用公營急症室服務的情況不多,焦點應是通宵醫療服務嚴重不足,同時有夜診的私家診所極少。

陸頌雄希望醫療界鼓勵更多西醫提供夜間和通宵服務,又建議在即將推行的醫健通App上,設置「一鍵附近候診」功能,方便市民夜晚尋求診所服務。「通宵診所的價格大概五、六百元,不會比急症室收費貴很多,主要是信息不對稱,或很少診所營業。」

林哲玄:改革未見對公私營醫療協作有更多著墨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表示,本次公營醫療服務收費調整全面,他支持放寬收費減免機制和增加受惠人數,他希望當局在公私營醫療協作上有更多著墨,例如私家醫生應如何支援公營醫療服務;還有醫管局與基層醫療的管治關係,指現時上層和基層醫療缺乏聯動。

改革後,病人每次只能取四星期藥物,惟專科門診覆診收費由80元加至250元,坊間關注會加重市民就醫成本。對此,林哲玄表示,重複取藥並不一定需要覆診,「唔係每次都要睇醫生」,指相關花費未必會大幅增加。

他重申歡迎調整收費後受惠人數增加,惟提醒當局要留意無醫療需要的長者拒絕出院、把「公立醫院變成貴價老人院」的現象,提醒當局可與勞福局等部門商討解決。

陳沛良:料會影響私營市場 冀提高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沛良認為,醫療改革並不容易,前線負責分流的護士需要時間熟悉、適應新制度,收費系統需要調整,市民也需要時間適應這種轉變,循序漸進落實屬合適。

本身從事保險業的他又相信隨着公營醫療收費調整,亦會影響私營市場。對此,當局有必要同時提高私營醫療機構收費的透明度,才能令有經濟能力的市民安心選擇私營醫療體系,長遠分擔公營醫療系統壓力。

林順潮(廖雁雄攝 )

林順潮倡增設公營夜診服務

曾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的立法會選委界議員林順潮支持醫療收費改革,他指,除危急、危殆類病人,其餘使用急症室服務的收費上調至400元,可以調整擴大資源分配,優先照顧最有需要的人士,如有經濟困難及最病重的患者。

他又希望政府考慮增設公營夜診服務,分流非急症患者,因為不少市民因返工在白天難以就醫,只能佢急症室處理非緊急問題,進一步加劇急症室擠塞。林順潮認為,設立更多的夜間門診,可讓市民在便捷時段獲得及時治療,提升整個醫療系統的運作效率。

陳凱欣(梁鵬威攝)

陳凱欣籲提供更多通宵門診、夜診服務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成員、選委界議員陳凱欣評價,今次公營醫院收費的改革進取,惟各項費用的加幅大,料會改變市民的求醫模式。她續分析說,急症室收費增加會推動市民選擇普通科門診,惟現時公院極少夜診服務,舉例有逾40萬人口的深水埗區,也僅得長沙灣賽馬會普通科門診營運至晚上十點,有不少長者反映需在假日和夜晚尋求私營醫療服務。她促請當局為市民增加更多夜診和通宵門診的選擇。

至於現時專科門診和普通科門診收費增加逾一倍,各項檢查又要收費。陳凱欣擔憂有市民為了省錢不及時做檢查小病,最終釀成大病,「小事唔照胃鏡,大病胃出血」,呼籲政府做足配套和教育。

新思維狄志遠。(歐嘉樂攝)

狄志遠:未有全面性醫療融資方案配合 憂令市民百上加斤

新思維社福界議員狄志遠則指,一直以來,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以「不讓市民因病致貧」為核心理念,但隨着人口老化、慢性疾病年輕化及醫療成本不斷上升,公營醫療資源的壓力日漸增加。今日政府提出逐步提高急症室、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及其他檢查服務的收費。然而,在尚未有全面性的醫療融資方案情況下,貿然提高公營醫療收費,將引發一系列深遠且負面的影響。對於基層市民、夾心階層及長期病患者而言,會是百上加斤。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