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拒被稱「忠誠反對派」 狄志遠:動盪後三成選民會回歸溫和
對於狄志遠來說,似乎人人都是可以溝通的對象——由激進民主派,到和理非,到特區和中央政府,他亦不諱言願意傾談,近日其意見更如願「直通天庭」。但到底狄志遠背後的中間溫和路線還有沒有市場,至今都是一個謎。
全國人大早前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選委會、立法會將會大改組,後者將加入選委會議席;另外將設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參選人資格。政制民主成分大削,對民主派而言是不能接受,日後能否參選都成問題,甚至有人形容民主派連被諮詢的資格都沒有。但與此同時,前民主黨成員、新思維主席狄志遠獲邀參與在深圳、香港舉辦的座談會,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親身聆聽其意見。狄志遠近日也對傳媒表示,擬籌組新政黨,不排除再次參選。
狄志遠接受《香港01》訪問時提到,未來會以務實理性的態度,繼續參政議政,希望更多不同聲音將來能入閘參選。他表示,仍會視自己為民主派人士,在重要的民主原則立場上保持不變,不希望被標籤成所謂「忠誠反對派」。狄志遠承認,在如今兩大陣營仇恨仍然深種的情況下,中間溫和路線並不易走,自身選民基礎也未足夠,但相信在強烈的政治動盪後,大多數民主派支持者終會回歸溫和理性,將來會努力爭取這批約佔整體三成多的選民支持。
新政黨類似「未激進化的民主黨」 4「準黨員」初步表達參選興趣
狄志遠曾代表新思維參加2016年立法會選舉九龍西直選,名單僅得13,461票而落敗,約佔總有效票數5%。他強調,願意和任何人溝通一向是新思維的主張,自己也不是近日才出現,而早前所提及擬籌組的新政黨,類似於一個「未激進化的民主黨」,目前尚在前期準備階段,暫時找到約4名「準黨員」表達初步的參選興趣,人名暫不能透露,總之不會是「投機主義者」。
狄志遠指,過去數年政治環境兩極化,凡事立場先行,這個情況需要改變,希望通過紮實的議會工作、實事求是的議政、促進跨黨派的合作,推動社會進步。總體而言,他所希望和新黨友合作做到的有四點:一、下定決心;二、政治理念一致;三、廣交不同政治派別的朋友;四、建立有組織的系統。
仍會自稱「民主派」 紀念六四、邁向雙普選原則不變
談到自身政治定位,狄志遠表示儘管立場溫和,但仍有一些底線原則是必須堅守,例如政治上堅持紀念六四歷史;支持對8.31框架下的政改「袋住先」,作為過渡性的方案,將來邁向更大的民主成分的雙普選。民生政策上,優先照顧中下階層的福祉。從這些角度來看,他仍然會認為自身是一名「民主派」。
稱曾就選舉改制向夏寶龍直諫 獲與會建制派讚「勇敢」
儘管如此,狄志遠表明不希望被標籤為所謂「忠誠反對派」,認為這類標籤沒有意思。他指自己一向愛國愛港,相信絕大部分港人,包括泛民主派也是一樣,但「忠誠反對派」近年已被一些人士貼上「負面」標籤:「好像一說你是『忠誠反對派』,就會被指不夠激,就是『走狗』、『賣港』、『臣服於北京』、『建制B隊』等等。」他表示,不會刻意介定自己為什麼人,總之希望將來在政界做一個「會提不中聽的話」的人。
他又透露,夏寶龍早前在深圳出席座談會時,自己發言期間曾表達一些港人對選舉改制的憂慮,有與會建制派人士私下稱讚他「勇敢」。
狄志遠指,不會因為未來反對派在議會只佔極少數、議事規則大改後難以再拉布,就覺得議會無法發揮監察政府、宣揚民主的功能。「民主派過去從來都是少數,從來都是在夾縫之間爭取民主,但我們都不會說民主派毫無作為,民主的道路從來都是走得一寸得一寸。政局有局限,是否代表就沒有發揮空間呢?」他認為,雖然新的選舉制度民主成分確有減少,但所有支持民主的人士,都需要繼續堅持做,通過持續發聲引起社會迴響,「只要大家願意在策略上重新定奪、變通,出路一定會有」。對於心灰意冷決定退出體制的朋友,他亦只能表示尊重,但同時感到可惜。
▼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座談▼
不認為自己已「政治翻身」 瞄準「三成和理非」選民
今年初民主派35+初選案大搜捕,民主派近乎「滅團」,所有光譜人士都被波及;再觀乎是次北京於選舉改制期間,獲邀提供意見的「社會各界人士」光譜,坊間對未來政治版圖似乎已想像到一張圖畫:傳統泛民政黨,包括民主黨、公民黨、工黨等,很可能已被摒棄於體制外,即使有機會參選都僅屬極少數;套用前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的說法,他們甚至連被諮詢的資格都沒有。狄志遠作為被諮詢對象之一,無論是否接受「忠誠反對派」這個稱呼,客觀上都會有人認為,他已成為「體制認可反對派」、用來替代原泛民功能的「新民主派」。
不禁要問:狄志遠早在2015年退出民主黨,其後成立新思維,標榜中間路線,早已遠離民主派圈子,在直選中得票亦不高。即使能夠參選,即使沒有其他民主派競爭對手,又是否能夠吸納原先泛民支持者的選票?
狄志遠重申,不希望傳統泛民政黨往後無法再參選,議會有多元聲音最為理想。他承認,以其過往在新思維僅有5%的選票和知名度基礎,將來的路不容易走。「初選案、選舉改制是『政治手段』,將一部分政治立場的人收監、劃出體制之外,難聽點說就是『殲滅』他們,但這樣做不代表民心會轉向。就算泛民不能參選,也完全不代表他們會支持我,他們有可能誰都不投。」亦因如此,狄志遠不會認為自己目前的處境是「政治翻身」,要爭取足夠支持,面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將之形容為「輕裝上陣」,能爭取多少支持就是多少:「最重要的是保持政治信念,議席是其次,黨派磋商、達成共識、盡可能發聲,到今日我都認為是對的事,我會繼續做。」
以潛在票源來說,狄志遠參考對上一屆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現時民主派支持者約佔整體選民五成半至六成,再細看2016立法會選舉,當時「和理非」候選人得票約佔三成多;2019年受修例風波刺激,整體民情出現變化,開始有部分「和理非」支持激進派。不過他相信,隨著連場的政治動盪、北京整頓香港政治架構,這批選民終究會回歸溫和理性,將會是他和未來潛在黨友努力爭取支持的對象。「他們(選民)不會自動變得溫和,但大家都明白到激進的空間很窄,很難再選激進派的代表。我會盡可能用實在的政策、議政能力說服市民支持。時間是很短,但也不是一個絕對的局限。」
政治文化對立 斥官員參與其中
狄志遠的政治核心哲學,是「溝通」。然而過去十年本港政治撕裂嚴重,不單民主派激進化,建制派一樣存在此現象。尤其2012年後,由民間外圍組織的「群眾鬥群眾」開始,社會上出現一部分人主張以最強硬手段對付民主派,以對抗手段、仇恨情緒代替溝通,這現象到近年甚至蔓延到個別立法會議員、部分主要建制派政黨人士。民主派被清剿過後,近日亦有風聲指出,這場政治「大清洗」遠遠未到終局,「寧左勿右」風氣甚盛,淺藍人士、商界、公職人員都面臨巨大危險。狄志遠在這種政治局面下仍然站出來,會否感到擔心?
狄志遠表示,無論是DQ也好,改變選舉模式也好,北京就算全面接管香港議會,都解決不到香港面對的核心問題,例如政府施政低效、離地。最關鍵之處,他認為是政府要融和社會矛盾、真正摸清民情,協調不同政黨,又指過去一段時間香港政治文化變得對抗,港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官員自身也有參與其中。「以前(官員)尚且會講講道理,現在連道理都不用了。你罵我,我就罵回你,流於謾罵式。」
不相信打倒所有異見就天下太平 「香港沒那麼容易管」
反之,狄志遠也不相信鬥倒所有異見人士,香港就會天下太平,過去數年政治環境以鬥爭為主,最終沒有人是贏家。「泛民不是贏家,林鄭不是贏家,中央也不是贏家。建制派意氣上好像贏了,但社會上的認受性又低了;中央表面上是牢牢控制香港了,但港人對你的信任減低,不顧一切出手後,外國又有籍口攻擊你。」他認為,香港不是一個那麼容易管好的地方,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