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調查:近三成青年計劃移民 逾半與國安法有關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香港青年協會(青協)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創研庫」今日(1月31日)公布「青年去留看特區管治」研究結果。研究發現,近三成受訪青年表示有打算移民,當中超過一半與《港區國安法》生效有關。當中有受訪者提到,現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瀰漫互不信任、互相舉報的氣氛,令人感到窒息,加速其移民的決定。

青年創研庫發表有關青年移民意欲的調查結果。(青協提供)

逾七成受訪者指政府不重視青年留港發展

調查於2020年12月8日至13日進行,有525名18至34歲青年受訪,其中有150人表示有打算移民,佔整體近兩成九(28.6%);65.5%受訪者,即344人表示沒有這個打算。

打算移民的受訪者中,44%人表示計劃會於兩年內移民。首三項考慮移民的原因分別是《港區國安法》的施行(50.7%)、特區政府管治令人失望(49.3%)、認為社會撕裂嚴重/政治爭拗太多(31.3%)。調查亦指出,近四成四(43.6%)受訪青年對香港未來不抱希望,有打算移民者抱此想法尤甚(86.6%)。

調查亦顯示,受訪青年認為本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首三項分別是「自由」(73.5%)、「民主」(53.1%)和「法治」(47.6%)。不過,他們對香港能保持各項重要核心價值的信心,平均只有4.07分(以10分為滿分)。

調查發現,超過九成(91.8%)青年表示對香港有歸屬感;有84.3%受訪青年同意「我想為香港作出貢獻」的說法。然而,有71.4%受訪者認為特區政府對本港青年留港發展「頗不重視」或「非常不重視」;只有23.8%受訪者同意自己「信任特區政府」。

受訪個案:《國安法》下怕被舉報人與人之間瀰漫不信任氣氛

青年創研庫亦由10月30日至12月26日期間,深入訪問17名青年,當中8人表示有意移民。其中一個個案,該名打算移民受訪者表示,《國安法》施行令其擔心在不為意下觸犯有關法例、被人舉報,感到人們之間存在不信任氛圍,由此產生的恐懼感和不安感,產生白色恐怖狀況,加速其選擇離開的決定。

該受訪者又提到,香港政府政策不能令青年作多元發展,產業過於狹窄,雖然政府推動青年到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發展,但對於想留港發展的青年,這些不是他們想要的出路,因此對未來看不到希望。「以前可以平平地夾錢租房玩音樂,青年也可以做些不那麼賺錢但有文藝特色的工作,但現在租金不斷上升,我們租不起房間玩音樂了,更遑論發展自己喜歡的事業。」

另有受訪者提到,政府往往「罐頭式」回應市民訴求,答案一式一樣,缺乏真誠,令人失望:「在任何情況下,面對甚麼提問,官員的回應都是一樣,一模一樣,包括根據符合中央指令的標準答案來作出回應。」

受訪青年中,近三成表示有打算移民。(資料圖片)

倡政府確立中央民意處理機制

於沒有打算移民的受訪者中,首三項考慮因素依次為城市生活方便(45.1%)、治安良好(29.4%)、本港仍有發展機會(17.7%)。有選擇留港的受訪者反映,對香港這地方有歸屬感:「歸屬感建基於社群內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化,能促進人們之間的聯繫。我感覺到自己能夠與香港社會,尤其我現在居住社區內的人和事connected(聯繫);在同一社會context(情景)下,大家所講的,很容易理解和領會到當中的意思,特別有共鳴。」

青年創研庫認為,移民只是一個表徵,背後揭示管治與信心問題,相當程度下反映市民對前景缺乏信心和擔憂,當中涉及到政府管治表現,值得特區政府正視。

青年創研庫「管治」組別成員梁穎雯建議當局開展「香港願景建立行動」,收集青年對未來10年香港發展的關注和目標,讓施政者及各界能夠掌握和吸納青年對香港的期許,凝聚動力,讓青年共同創建他們的未來。另一成員徐嘉豪表示,特區政府應確立中央民意處理機制,善用各種民意收集的途徑,透過高層次平台持續蒐集、分析和回應民意,協助管治團隊在現今愈見對立的社會中有效掌握民情,另外也讓民意得到正式處理和回應,避免重蹈覆轍,讓民怨抑壓至一發不可收拾。

成員李菀容補充,移民背後涉及的管治與信心等問題,沒有解決的捷徑,當局須積極把握每個能夠接觸青年的機會,透過真誠溝通,逐步拉近雙方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