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半山手記〡林鄭問責團隊「常秘化」積弱 添馬艦缺了3人常炒車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雖然沒有國防、外交,但以人口計,已堪比一個歐洲小國,生產總值(GDP)更高過全球八成國家,但管治水平卻可能只屬一個小縣的水平,令人感慨。沙半山與政圈中人談起,其中一個共通點,認為現時問責管治團隊的建構存在先天性缺陷,尤其是少了三個雖不起眼但角色吃重的職位,令林鄭政府恍如沒有了「刹車掣」,導致頻頻炒車,積弱難返。

政府管治水平不足,常鬧政治危機,「門常開」變「車常炒」。

1. 新聞統籌專員 搶佔輿情制空權

沙半山昨日已提過,林鄭組建問責團隊的敗筆之一,就是刪去新聞統籌專員的職位。一個稱職的新聞統籌專員,職能不單止主持新聞發布會這麼簡單,而是統籌所有重大施政的輿論戰,由與傳媒建立關係、計算惹火政策出台最佳時機、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到政策「出街」後的輿情監察、出招補鑊,都是重大政策成敗的三根支柱之一(另外兩根支柱是政策質素和落實過程)。簡而言之,就是搶位輿情制空權。

新聞統籌專員是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新開設的職位,至今曾有四人出仕過,依次是林瑞麟、何安達、鄧惠鈞、馮煒光。其中林瑞麟被謔「人肉錄音機」,馮煒光自詡「白宮發言人」,表現皆未如理想,但正如政圈人士分析,這是因為過去特首所託非人,如職位配置得人,或可扭轉政府長期在輿論戰捱打的窘態。政府在修例風波一役,輿情潰不成軍,拖累整場戰爭兵敗如山倒,或許正是其中一個例證。

2.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 助特首民情把脈、政策驗身

新聞統籌專員駕馭輿情,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則把脈民情。

中央政策組早於1989年成立,專為政府民意把脈,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更是港督的重要智囊之一,其中最為聞名的,是今年四月在愛爾蘭過世、人稱「魔僧」的顧汝德。據指彭定康對他非常信任和倚重,發表施政報告都找他商量,是不折不扣的幕後大軍師。2002年,董建華改革內閣推行問責制,邀請學者劉兆佳出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除了協助編寫每年的施政報告,更重要的工作是通過定期的科學性民意調查,以及接觸社會人士建立社會網絡等,為政府了解及分析社會民情。梁振英上場後,換了「心腹」邵善波執掌;到了林鄭,以改組之名,廢掉中策組,變了現時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為政府民情把脈的唯一架構亦隨之拆毀。

回顧顧汝德如何「教路」林鄭政府施政

+2

據政圈人士指,特首辦的內部職能分工,主要分成三大系統:

—政治行政系統,人員包括角色如「大內總管」的特首辦主任、具體跟進各問責官員重大政策執行狀況的常任秘書長、負責與北京港澳辦溝通的特首辦高級特別助理,負責與議會黨派溝通的特首辦特別助理;

—公關輿論系統,由新聞統籌專員、新聞處長、特首新聞秘書(AO出任)、特首辦新聞主任(新聞處資訊主任IO)組成;

—政策民意調研系統,主骨幹為中央政策組。

三大系統環環相扣,組成綿密而分工精細的政治博弈團隊,助特首「打仗」。然而林鄭月娥上場後,幾乎全面拆毀這個特首辦幕僚系統,一口氣撤掉三個重要職位,負責「收北風」工作的高級特別助理陳建平於2008年「被掛冠」,新聞統籌專員至今一直懸空,中策組改成創新辦,變了只找2、30個年輕人(被指是政壇童子軍)去「研究政策創新」。

林鄭對自身個人能力十分自信,認為自己十八般武樣樣皆精,無論政治、政策、公關都是專家,毋須專業幕僚輔助,而結果是公關、施政和政治博弈上都失諸交臂欠缺了中央政策組掌握和反映民意的職能,政府猶如損失了聽覺,平白失去了刹停不受歡迎政策的機會。有建制派直言,如果中央政策組仍在,或可在去年612前及時叫停《逃犯條例》修訂,香港的歷史便可改寫。

3. 特別政治顧問 特首的軍機重臣

林鄭自言自己「不算是很懂得政治的人」,那麼,一個特別政治顧問或許最能幫到她。

提到特別政治顧問,又要提一提彭定康。當年這位「末代港督」打造政治心戰室,除了有顧汝德掌中策組,韓新任資訊統籌專員(即回歸後的新聞統籌專員),還有兩名私人助理、綽號「大細龜」的近身智囊戴彥森和黎偉略。其中「細龜」黎偉略回歸後離港發展,長期從事專長的政治顧問工作,2010年出任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唐寧街幕僚長,是當時對英國政府最大影響力的第二號人物,可見非泛泛之輩。

有政界人士認為,自言不懂政治的林鄭特別需要一個像黎偉略般的特別政治顧問,輔助政治博弈,以免施政長期被政治的短板拖後腿。事實上,港府回歸初期亦有特首特別顧問一職,這就是董建華年代的葉國華,專責台灣及香港各界政治聯繫,向行政長官出謀獻策,直到董落台。林鄭在連場政治戰中失利,皆因現時的管治問責團隊長期積弱,雖號稱政治任命,但作為幕僚的司局長都已「常秘化」,只像公務員,充其量只懂行政,沒有一人懂政治博弈,政府與民主派角力過程常常左支右絀,進退失據。林鄭與其花心思謀求連任,不如「落地」一點花心思找一個特別政治顧問救一救自己,救一救政府。

4. 「內部安全顧問」 防政治災難

最後,自從去年修例風波以來,社會撕裂,警方的一舉一動格外敏感,動輒被指有政治動機,或客觀上具有政治效果,平添政治危機風險。例如最近以涉嫌暴動罪拘捕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在社會引起巨大反響,加上時間接近「831事件」一周年,牽動不少人的神經。

有意見指,特首辦可設一個「內部安全顧問」的角色,專責向特首匯報正在處理的敏感個案,仔細評估拿捏,或早作防風措施,降低再鬧出政治風波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