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知多少│何謂兩會?總理工作報告與香港有何關係?
全國兩會本周開幕,全國政協會議於21日率先開鑼,全國人大會議則於22日揭幕,分別於27日及28日結束,較往常會期縮短一周。相信不少人對兩會仍有不少疑問,《香港01》就此整理了有關人大及政協的基本常識。究竟遠在北京的兩會,與香港發展又有何關係?
▼什麼是兩會?▼
兩會指的分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會議,即經常會聽到的「全國人大」及「全國政協」,由於兩個會議通常在每年3月初同期召開,故合稱為「全國兩會」。
不過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兩會」罕見延期,由原先3月初推遲逾2個月才舉行,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首次。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全國人大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由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及解放軍選出的35個代表團組成,每5年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共36名,由港區全國政協、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等組成的選舉會議選出。
全國人大的主要職權包括:選舉或決定任命和罷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組成人員,國家正副主席,國務院領導成員等;決定國家重大事項,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修改憲法、制定法律等等。於全國人大會議上,人大代表會審議國家的法案及政府施政,惟實際上重大國事國策均先由中共政治局內定。
全國人大代表可以30人或以上聯名,或以代表團名義向大會提交涉及要求立法或修法內容的議案,議案一經通過便具有法律效力。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會議
全國政協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重要機構,由各黨派、團體和各族人士組成,政協委員亦大多是退居二線的官員、社會名流、專家或學者,前特首董建華及梁振英便是在離任後被任命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共124人,由全國政協直接委任,以「特邀香港人士」名義組團,可享有獲發中港車牌、出入境特別通道及機場貴賓室通道等特別待遇。中央領導人亦通常會在兩會期間,接見港區政協。
全國政協的職責為對國家或地區的政經、社會、文化等重要問題進行協商,對國家政策及政府領導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反映社情民意等。政協與人大的分別是,政協雖可列席人大會議,但只能提出意見及建議,不能作表決及決議;所提交的提案只屬建議,體現民主監督的形式,不具法律約束力。
▼兩會焦點:總理政府工作報告▼
每年人大會議都會審議由國務院所提交的《政府工作報告》,由國務院總理於會上宣讀,報告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成果,並且規劃未來一年的發展方向。報告由各級政府的辦公機構擬稿,交由政府領導審閱,中共政治局亦會在兩會前召開會議討論報告內容。
報告結構分為三部分,一是一年來的工作回顧,如經濟、社會事業、勞動等指標的完成情況;二是當年工作任務,有關來年的工作計劃和目標;三是政府自身建設,包括當年政府內部的政府職能、民主化建設、依法行政、政風建設等方面將要施行的工作舉措。
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在聽取報告後,將會按照地區或行業分為幾個小組,進行分組討論和審議,提出意見和建議。 在稍後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主席團會對報告進行審議,並形成審議意見反饋給政府。工作報告表決時須全體委員到場進行,去年的報告以2力945票贊成、0票反對、3票棄權通過。
報告每年均會包括港澳部分,雖然着墨甚少,但字裏行間的細微變化往往緊扣當前香港政局,並對未來一年施局方針起啓示作用。
2019年工作報告中,李克強呼籲港澳「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並刪去「推進民主」字眼,意味林鄭政府在餘下任期很大機會不會推動政改。惟2019年下半年香港風雲色變,隨著反修例風波白熱化,預料中央對港方針愈趨強硬,今年的工作報告料亦能看到當中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