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沈旭暉夥跨光譜學者研究成因 陳弘毅、王永平參與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逃犯條例風波持續3個月未平息,早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設立對話平台,但有不少人認為缺乏成效,學者沈旭暉就已表態不參與。
沈旭暉今日在facebook公布,與多名不同光譜的學者組成研究平台,探討逃犯條例修訂令民怨爆發的各種成因。

政府與民眾缺乏互信 難探討運動根本原因

沈旭暉表示,現時政府施政、執法手段存在高度爭議,民間與政府缺乏互信,加上對話的形式主義、預設前提、政治正確的的紅線、持續警民衝突等,均令各界難以探討真正的根本成因,「令『平台』只會淪為沒有誠意的『散水平台』」。

他認為,假如政府不正視真正的制度性根本原因,以及過程產生的諸如警察執法引發嚴重爭議等問題,「只以權術和警力粉飾太平,衝突永不會停止」。他又指政府失信於社會,出現任何爭議,群眾就會出來。

沈旭暉表示,為了促成真正具建設性的前瞻思考,推進了一個研究計劃,名為「Stakeholders in 2047: Depiction and Account of the Future, by the Future and for the Future」,讓運動參與者特別是年輕人,與學者分享對未來的想像,再由學者單對單分析。

平台有不同光譜的學者參與,包括建制派學者、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資料圖片)

冀招募100學者義工 單對單訪問參與者

該計劃涵蓋不同光譜的學者,包括沈旭暉、孔德維、孔誥烽、王永平、李少南、林超英、梁卓偉、梁啟智、程介明、陳弘毅、黃偉豪和Emily Nason,並正招募目前或曾在大學全職、兼職工作的學者擔任義工,以任何形式訪問和他有互信的學生、年輕人或運動參與者,可以匿名及以虛擬方式訪問,讓對方沒有顧忌和預設前提之下暢所欲言,現時目標是找到100位學者義工。

冀說出受訪者認為的根本問題與未來意見

該計劃希望受訪者分享見解,包括怎樣理解逃犯條例修訂活動的根本原因、香港回歸的最根本問題等,說出他們在各個崗位的經歷,心底裡的最大訴求,以及認為2047年香港的理想前景、制度、國際地位應是怎樣。

學者整理訪談內容之後,會提出各自專業領域出發的簡單剖析,以及個人回應,目的是讓訪問成為幾代香港人雙向互動,同時借助不同學者的學術訓練,剖析各自眼中的未來圖像。

沈旭暉表示,希望受訪者無顧忌下清心直說,而特區政府及北京也要全面理解,實事求是,而不是自欺欺人。(林若勤攝)

不下結論讓公眾參考 考慮增加英文出版

沈旭暉表示,希望計劃可以滾動進行,每份報告完成之後會結集出版,他們不會下結論,除了讓公眾參考,也會直接送呈有關當局,並在資源許可的前提下翻譯成英文在國際出版社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