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2019】10月施政報告撑經濟 蔡子強憂未能有效回應訴求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行政會議在7月16日休會,原計劃8月27日復會,較去年多放一周假。不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9日)與33名商界代表會面後見記者時稱,由於香港目前情況嚴峻,可能有更多事情需要行會給予意見,宣布提早於下周二(13日)復會。
林鄭進一步指,10月施政報告會有一些大膽的措施,冀幫助恢復經濟動力,亦會推廣香港國際形象,提升競爭力及吸引力。
然而,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質疑,以經濟、民生為手段是否能有效回應市民當前的政治訴求,而推出措施的時間亦存在隱憂。
以經濟應對政治 是一廂情願做法
蔡子強質疑,林鄭提出採取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措施,認為是一廂情願的做法。蔡表示:「林鄭提出經濟措施,但其實無問過年輕人想要甚麼,因此我對這些措施的成效有些懷疑。」
蔡續稱,《逃犯條例》爭議的示威者,主要提出的是政治訴求,包括撤回修例,質疑經濟措施是否當前年輕人需要的東西,能否對應市民訴求。他又表示,7月29日國務院港澳辦發表意見之後,律政司決定以暴動罪起訴44人,質疑強硬拘捕、起訴是否解決事件的有效方法。
北京擔心10月1日國慶有尷尬場面
另一大問題是推出措施的時間。施政報告在10月發表,蔡子強謂,從多方消息得知,北京及香港政府其實很擔心10月1日70周年國慶會「出事」。
他憂慮如果10月才公布措施,會否未能有效回應社會,令到國慶出現尷尬場面。
中長期措施「遠水不能救近火」
至於長遠深層次矛盾,例如樓價與房屋供應問題,蔡子強認為政府會嘗試去做,例如雖然有人不喜歡人工島,但確實是一項應對土地問題的措施。然而無論是中期的施政報告,還是長期的政策,都「遠水不能救近火」,未能回應市民當前的訴求,因此蔡子強對政策成效表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