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獨家】港鐵事故多回歸運輸根本 高層薪酬擬與服務表現掛鈎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港鐵甩轆頻生,過去一周爆兩事故,造成「民怨載道」,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在立法會談改革港鐵管治時,直言「不相信有一個機構會歷久不衰」,相當於對港鐵發黃牌。
據悉,政府關注港鐵務質素下跌的困局,正循着引導港鐵回歸集體運輸本業的方向入手,其中一個方向是改革港鐵管理層薪酬獎罰制度,將年終獎金即浮動薪酬與服務表現和客戶滿意度掛鈎。換言之,倘港鐵繼續爆出事故,引起社會不滿,高級管理層的年終獎金會大減,變相齊體減人工,以此逼使港鐵管理層將更多精力及資源投進如何改善列車營運之上。
不過,由於現任主席馬時亨將於七月卸任,故會待新主席歐陽伯權上任後才會研究推出有關改革。

單單在今年3月,港鐵已在27日內發生5次大大小小的故障延誤。(資料圖片/陳永武攝)

港鐵近年意外頻頻,單在2018年就連環爆出多宗醜聞:包括四線集體跪低等,今年更發生通車40年來首宗嚴重相撞事故,令港鐵服務及形象雪上加霜。

眼見公眾對港鐵管理層的信心一落千丈,作為港鐵最大股東的政府亦明白不能再守株待兔,首務是大刀闊斧改革港鐵管理文化。

港鐵近年把業務重心放在地產發展及商業範疇, 車站商務、物業發展、物業租賃及管理等項目的收益共佔總收益逾半。(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港鐵業務主次顛倒

據知情人士透露,港鐵革新第一步是「回歸集體運輸本業」,譬如投放更多資源及精力在更換及維修保養列車和訊號等。外界一直認為,港鐵近年把業務重心放在地產發展及商業等「副業」,列車系統管理反而退居末位,實有本末倒置之嫌。

然而港鐵的做法在商界並不出奇,翻查港鐵2017年年報,本地交通運輸業務只佔港鐵收入35%; 車站商務、物業發展、物業租賃及管理等項目的收益共佔總收益逾50%。相比之下,經營交通運輸業務本大利小,港鐵高層自然捨難取易,更傾斜商業發展。

2019年3月18日凌晨,港鐵荃灣綫中環站發生通車40來首宗相撞事故。(資料圖片)

浮動獎金設四大指標

根治管治問題由高層入手。現時港鐵高層薪酬架構分為固定薪酬及浮動獎金: 前者包括基本薪金、津貼及實物收益。後者僅少數管理層成員如行政總裁、執行總監等成員有資格獲取。獎金金額按公司及個人表現而定,即根據每年收益率及經營利潤釐定。

港府欲扭轉港鐵高層逐利至上的思維,計劃由薪酬架構入手,舉例可以將聘用條款中的每年浮動薪酬,即年終獎金分為四大指標,分別按港鐵盈利、服務表現、成效滿意度及環保可持續四大指標制定金額,每份佔比25%。

過去獎金金額全按公司利潤是否達標。在新制下,萬一港鐵在服務表現、成效及環保等範疇等表現都未如理想,高層亦只能獲取四分一浮動酬金。政府希望可以透過計劃,「推動」港鐵管理層更重視公共服務本份。

但由於聘用條款涉及雙方意願,現有合約料不受影響,將來新入職的高級管理層有可能納入範圍之內。

此外,政府將要求港鐵進行乘客滿意度調查。現時港鐵經常標榜列車準時度,惟準時度並不能代表整體服務表現。調查須納入更廣泛指標,其結果亦可給港鐵當作警示,視為政府對於公共運輸機構的鞭策。

知情人士指,港鐵主席馬時亨卸任在即,其餘下任期內啟動改革的機會極微。新任港鐵主席歐陽伯權今年七月上場後,預計會先作一番熱身,穩定港鐵上下軍心,然後會研究改革的細節及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