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運四周年】傘後組織有消散亦有續璀璨 傘兵:難捱但毋須灰心
2014年雨傘運動在清場行動中落幕,之後多個「傘後組織」湧現,年輕「傘兵」散落各區,藉着參選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將運動的抗爭精神帶入體制。在佔中後首場政治選舉,約60名傘兵參選區議會並贏得八席;香港眾志羅冠聰、小麗民主教室的劉小麗和青年新政游蕙禎、梁頌恆等隨後亦成功當選為立法會議員。
然而,四年時間過去,隨着宣誓風波議員被取消資格、提倡自決的政團無法入閘參選、主張港獨的組織被取締和社運人士入獄等,這些政治團體的影響力已遂漸減弱,更被拒於體制的大門外,如今這批傘後組織的力量仍剩下多少?
2015、2016年「傘兵」豐收
2015及2016年是傘後組織的豐收年。佔領運動後的首場大型選舉--2015年區議會選舉,55名參選的傘兵,當中有八人取得議席;翌年的立法會選舉,八名政治素人亦得以入局,成為一時熱話。不過,四年過去,隨着游蕙禎、梁頌恆、梁國雄、羅冠聰、劉小麗和姚松炎因宣誓風波被取消議員資格、欲參加補選的香港眾志周庭因提倡自決而無法入閘參選,主張港獨的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因暴動罪入獄,以及香港民族黨成為回歸後首個被《社團條例》取締的組織,這批新生政治組織的力量已經銳減。
仍活躍組織多專注民生
《香港01》整合部份在佔領運動期間較為活躍的組織,檢視他們現今的狀態。灣仔好日誌的楊雪盈、東九龍關注組的黃子健、埔向晴天的劉勇威、以及沙田社區網絡的黃學禮,在2015年區選中勝出,該些組織目前仍在運作,專注社區民生事務;法政匯思及前線科技人員等不時為業界發聲。
2016年4月,青年新政、東九龍社區關注組、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長沙灣社區發展力量、慈雲山建設力量及屯門社區關注組成立選舉聯盟,參與立法會選舉並提倡2021年全港自決公投,惟當中只有游蕙禎和梁頌恆成功當選,青年新政的風頭一時無兩,但隨着游梁因宣誓風波被DQ,鄺葆賢的退出,如今青年新政已經沈寂下來;至於由梁天琦和黃台仰代表的本土民主前線,亦隨着梁入獄和後者潛逃,趨向低調。其餘傘後組織,如今只偶爾在facebook專頁上發佈當區交通民生消息,以及張貼新聞報道加以評論,甚少議政,力量分散。
從街頭走入社區
佔領運動結束後,曾參與這場運動的青年人在各區成立政治組織,從前在街頭中抗爭的傘兵走入社區深耕,當中有走議會路線,亦有以地區為本,以及以專業主導的團體。其中在新界東冒起的包括本土民主前線、北區動源、埔向晴天、將軍澳青年力量、沙田社區網絡、馬鞍山人及聯和匯聚等;新界西有土地正義聯盟、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屯門社區網絡、荃灣社區網絡 、葵青連結動力及東涌人等;九龍西有青年新政、九龍角落、長沙灣社區發展力量、紅土家、社區前進和大角咀社區平台等,香港島區則有灣仔好日誌、南區萬事屋、西環飛躍動力和維多利亞社區協會等。在行業中推行民主理念的專業團體,包括法政匯思、保險起動、量心思政、藝界起動、護士政改關注組、思政築覺和前線科技人員,亦有走宣傳路線的傘下爸媽和香港民主宣傳組織等。
落區宣傳政治議題感無力
四年過去,這些傘後組織有些已經消散,亦有組織繼續璀璨。曾參選立法會、來自東九龍社區關注組的陳澤滔接受訪問時,坦言對於落區宣傳政治議題已感到無力,組織現時甚少擺街站,反倒集中推動民生,例如推出飯票,他覺得至少可幫到取飯券的街坊。
有甚麼想向同路人說?陳澤滔認為,一些地區例如韓國和台灣,經歷過幾十年社會發展才能達至現時政治環境,而雨傘運動只過了4年,他相信絕對不能以4年論成敗:「時間好漫長、好難挨,但是對歷史時間來說都是很短的時間,大家毋須灰心。」
服務慈雲山的慈雲山建設力量經歷過一次區選洗禮,雖然敗北收場,但仍有新力量加入,繼續服務社區,包括持有博士學位的社區主任岑宇軒。他認為,團體具質素,僅經驗不足,而且不考慮選舉,此類工作亦具意義,他最難忘見到街坊為自己社區出一分力,包括參與處理領匯外判和翻新該區街市的爭議。
岑宇軒相信,只要有些人和事令人「睇唔過眼」,類似傘後組織的地區組織就會存在:「是『好單純的想法』,即使長久的時間上都不會有任何席位、實質的權力或政府的資源資助,他們都會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