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母親】陳偉業眼中的傳奇 「媽媽一生無憾」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今天是母親節,但對於前立法會議員、人民力量陳偉業來說,今年的母親節份外不同,甚至帶點憂傷,只因陳媽媽剛於月前離世,享年92歲,雖然是俗語所說的「笑喪」,但對於陳偉業來說,也許才深刻感受到何謂「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在此,陳偉業接受《香港01》邀請,在這「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刻,寫下他對媽媽的思念,與讀者分享陳媽媽「平凡中的傳奇」。

「5號」是幼年的陳偉業。照片取自當年陳家入住徙置區的住屋證。(陳偉業提供)
陳偉業兒時與家入住徙置區的住屋證。(陳偉業提供)
陳偉業在信中提及,陳媽媽移居加拿大後,愛好煲劇。(資料圖片)

給陳媽媽的信:「平凡中的傳奇」

母親最近走了。近兩年她先後四次入院,早前身體已日漸虛弱,今年年初行動更出現不便,醫藥已缺乏先前的效用,家人對她的病情並不樂觀。各子女在今年四月得悉母親患病的消息,亦從各地趕至,與母親見最後一面。

母親走時已九十二歲,她的一生,看似平淡,但看深一層,便不難發覺其中不少經歷,是有傳奇的一面。

母親在1925年在南京出生,三,四十年代均在南京及上海一帶生活。中國地大物博,但三,四十年代的南京及上海,可說是全國的政治及經濟的重要樞紐。在此其間,更出現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及大陸政權易手的重大歴史事件。

因有國民黨背景離開大陸

神州變天,母親兄長及父親均有國民黨背景,上海已不能久留,故他們在1951年經澳門走難至香港。他們原計劃來港後申請遷移台灣,奈何台灣批文遲遲未發,而他們亦知當時台灣生活苦困,故決定留港發展。他們當時在港已開始家庭式的包伙食生意,尚能糊口。父親其後從事製衣工作,直至移居加國。

陳偉業指,記得媽媽最愛的歌曲是夜上海。(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母親是典型的家庭主婦,除間中協助父親處理工廠的雜務外,並未曾正式打過工。她大部分時間均投放在家庭上。買餸,煮飯,洗衫等便是她每一天的工作,數十年如一日,從沒間斷,亦沒見她投訴。

在1980年她毅然與父親移居加拿大,再一次在全新的環境重新建立新生㓉。赴加後先後在溫尼辟,溫哥華,及多倫多等多個城市居住,總共長達三十八年,而其中十七年更是居於以寒冷見稱的溫尼辟。

回顧母親的一生,看似平淡,但能夠在大時代的洪流中及在不同的地方謀求生計及尋找出路,必然有其過人之處。她經歷過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期間跟隨家人逃避至鄉村,才能倖免於難。母親年輕時有數年時間生活在日寇管治下,日常生活要異常小心。家人更不准她外出,每日生活,更要步步為營,可說是一步一驚心!

母親最愛的歌曲—夜上海

戰後至解放初期,母親結婚後大部分時間居於上海,生活出現顯著的改變。父親在洋行任職,負責洋酒的買賣,十里洋場紙醉金迷的世界,只是近在咫尺。母親在醫院臨走時最喜歡聽的歌曲,便是「夜上海」。也許,這為她帶來不少美好的回憶。

陳偉業笑言,「陳媽媽餃子」十分有名,自己一次可吃30隻。

共産黨奪得政權後,父母親帶同三個女兒逃至香港,在深水埗木屋區從新建立家園,從一貧如洗發展至小康之家,與香港一齊經歷經濟的飛躍。母親來港後需要學習廣東話,雖然已頗為流利,但外省口音是有的。其實母親頗有語言天分,除廣東話及普遍話外,更懂南京土話及上海話。反而她在加拿大居住了三十八年,卻不懂英語。

母親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個城市生活,親自體驗先進民主國家文化及制度,她臨走時很安詳地表示,這一生無憾!

一次可吃30隻「陳媽媽餃子」

母親一生四次移居,不論環境如何陌生,或生活如何艱苦,她都能克服過來。而在新的地方,她都能適應,無怨無悔地安穩地過著簡單的生活。小時候經常聼她唱黃梅調,這是她消閒的節目。到加拿大後便是到公園做運動及回家追劇集,永遠不會與人爭執。熟悉「陳媽媽」的一定嘗試過她親自包的餃子!我小時候一次可食三十隻。

母親待人接物,與世無爭,但性格是挺堅強的。她不喜歡依靠他人,自己的事堅持自己做。在她走前數天,進食已感困難,醫生只許流質食物。由於身體虛弱,手腳已不聽使喚,但當我們協助她進食時,她仍堅持要自己做!

在大時代的洪流,母親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用自己的手腳,用自己的智慧,建立自己的生活。她一生看似平淡無奇,但她九十二年的經歷,本身便是一個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