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風聲】通識科後的下一開刀對象 中史「擴建」中共史

撰文:莊恭南
出版:更新:

中學通識科的宗旨之一,培養學生以不同角度看事物,昨日傳出教育局計劃改革通識科的消息,或能成最佳教材。
有傳媒引述消息指,教育局有意檢討通識教育科,包括文憑試評級只設「及格」和「不及格」,以及剔出核心科目等,有關方案將交由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擬訂,最快年底有初步輪廓。從教育角度,有關檢討或可減輕學生的壓力和學校的課擔,並非壞事,但從政治角度,卻難免惹起整頓通識科的疑慮,甚至有指「清洗」整個教育環節的浪潮已殺到,下一個開刀目標就是中史科,大幅「擴建」中共史及49年後新中國發展歷程,已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政圈人士估計,繼通識科後,中國歷史科亦會成為「整頓」對象。(資料圖片)

通識科自09年推出以來,已不只是教育問題,亦是惹火政治議題,其去留與否,更一度成為北京和泛民的角力戰場。

通識科的戰火可追溯至2012年,當年夏天爆出反國教運動,學生成為運動主要力量,未幾建制派開始將這種學生走上街頭現象歸咎於通識科太過「政治化」,令學生潛移默化養成挑戰建制的思維,其中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在2013年牽頭成立「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倡議高中通識教育科去政治化,並轉為選修科,為整頓通識科揭開序幕。

到2014年佔中期間,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公開向時任特首梁振英提出相關要求,說:「通識科問題係缺乏內容,學生基本知識水平根本下跌咗,喺知識水平唔夠嘅情況下,叫佢哋讀獨立專題研究,好多學生都會覺吃力。係好多技術問題,同佔中無關……呢科令學生知識水平降低晒。」

去年,梁美芬再撰文公開發炮,直指該科「容許了龐大的空間讓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通識科老師向他的學生灌輸偏頗的思想。2014 年的違法佔中,裏面就有不少中學生參與其中,有些學生稱是通識科老師鼓勵他們參與當體驗。」梁美芬這番判語,當時代表了許多傳統建制派的思維。

政圈流傳,佔中後建制派紛紛向北京「打報告」,直指通識科是年輕人走向政治反叛的催化劑,是近年青年工作惡化的一大肇因,必須整頓。

把時空拉回2018年,在通識科「改革」消息傳出前,本地中學教育揭出多宗教學內容被「過濾」的新聞,包括教育局今年高中歷史教科書評審報告,一直沿用的「中國堅持收回香港主權」、「香港位於中國南方」字句,突然被評為「措辭不恰當」,需要作出糾正;另有小五常識書教師版,提及大眾傳媒功能時,2013年版寫有「監察政府和揭露社會問題」等字句,而17年新版有關字句卻無聲消失。

政圈消息指,通識科「被改革」後,下一個遭開刀的對象就是中史科,料會加重近代史內容,讓年青一代進一步接觸及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以及培養更深國族感情,「加厚」內容包括新中國建國史材,以及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發展,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為止,剛好避過觸碰八九「六四」的歷史傷口。

去年10月,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將中國歷史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推動學生認識中國歷史及文化。她強調,政策目標在於培育年輕人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及國際視野。

工聯會黃國健表示,不清楚當局會如何改革通識科,但估計大方向是「確立學生的正確政治觀念」,以及為學生培養國家觀念。黃國健認為,通識科只是其中一個需糾正的環節,其他教育範圍亦會「逐步執番正」:「好似講香港在中國南方,根本中文都有問題,應該係香港在中國南部。」

據了解,今次教育局要求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擬訂改革通識科方案,並非特首林鄭月娥下令。這不令人感到奇怪,現時的司局長不乏與北京官員直接面談的機會,「柯打」已毋須經由添馬艦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