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三度談土地開發 強調要計成本:尤其要考慮政府財政能力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針對香港本地開發再度發文,強調需要計算成本,特別是現時面對財政收支問題,「由儉轉奢易,由奢轉儉難」。
梁振英上周表示,如果土地供過於求,樓價大跌,就會衍生負資產、金融和政府財政問題,強調要量化需要,開發新區要有預算。
特首李家超周二(10月29日)回應時,強調政府必須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否則土地主導權落入利益藩籬的控制下,並不符合市民和香港的利益。李家超強調造地和供應是兩回事,正如有多餘錢可以放在銀行,不一定要花光。
梁振英周三(10月30日)回應指:「如果土地和房屋供應、以及供應前的開發是愈多愈好,而且不計成本,是不是應該在地圖上再劃多幾個填海區?」質疑判斷填海區數量「多幾個和少幾個」的根據在哪裡。
想市民「住大些」 但仍要看現實「因為都要錢」
梁振英連日談論土地議題,引來政界及社會討論,而他今日(11月1日)再度發文,解釋他的憂慮。梁振英強調,大家都有共同理想,例如人均面積大一些,發展密度低一些,市民負擔輕一些,資助房屋多一些,但所有理想都要現實,「因為都要錢」,尤其要考慮政府的財政能力。
他舉例指,如果在新發展區採用低密度規劃,要增加同樣的人口和住戶,就需要開發更多土地,也就是需要數多開發成本。同時,每平方呎用公共資源開發的土地,賣出的價錢就較低。
若低密度開發 成本增加售價亦較低
他以上星期截標的沙田小瀝源地皮為例,指該地的該地皮土地面積6.08萬平方呎,可建樓面面積30.42萬平方呎,地積比只有5倍。
該地皮由華懋以10.21億元中標,每平方呎樓面地價3,357元,雖然屬市場估值內,但較今年7月新地中標的同區地皮,每平方呎樓面地價低約15%。
「地圖上劃的圈圈線線不是免費的」
梁振英說,土地開發成本高昂,而賣地亦是政府其中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因此要全面思慮,「因為地圖上劃的圈圈線線不是免費的」。他總結說:「由儉轉奢易,由奢轉儉難。有盈餘的年頭,大家要政府派錢花錢;連續幾年赤字,要像英國一樣,大幅加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