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旅遊|沙頭角配套不足連帶影響吉澳 村長盼鬆綁谷經濟

撰文:何夏怡
出版:更新: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本港旅遊業界亦思考,如何將「食、玩、買」主導的行程,轉變為推廣文化生態旅遊、深度遊。關注離島旅遊業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近日組織團隊前往新界北區的沙頭角考察,《香港01》記者隨團體驗當地旅遊配套,發現有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

由上世紀50年代被列作邊境禁區的沙頭角迎來進一步開放,因兼具神秘色彩、傳統文化與地質奇觀,旅遊發展潛質巨大,惟亦受禁區證、交通協調不善、海洋廢物等牽制。

入沙頭角要禁區證 影響前往吉澳人流

今年1月1日起,為推動文化生態旅遊,當局開放沙頭角禁區除中英街以外地區,若要到訪沙頭角,旅客需要於到訪前至少3個工作日免費申領禁區證。郭偉强建議試行落地簽證,因現時沙頭角及周邊島嶼的訪客以長者為主,網上申領可能存在技術障礙,即使可電話預約仍未夠便利。

而吉澳村村長劉子安則認為要全面取消,「吉澳本身唔洗禁區紙,但由沙頭角入嚟就要」,認為禁區證會阻礙旅客由沙頭角進入吉澳。若從沙頭角搭船往吉澳只需要約40分鐘,但由於進入沙頭角要申請禁區證,不少市民選擇由馬料水搭船「兜大圈」去吉澳,航程長達一個半小時。

吉澳村長:搞好經濟就要撤銷禁區 讓年輕人回流島上

吉澳在沙頭角碼頭東面,分為客家村和漁民村,村落原貌保持完善,不僅有天后宮、西澳六角古井、千呎浮橋等文化景點,更有凝灰岩及褐红色角礫岩可觀賞。劉子安冀開展文化生態旅遊活化吉澳經濟,「封閉咁多年,搞好經濟就要完全撤銷禁區」。

上世紀80年代後,吉澳村民陸續移民外國或到市區打工。劉子安今年63歲,他說吉澳常住居民50人上下,亦多年屆六旬,「假日節慶先可能有後生仔返嚟」,他認為禁區證亦阻礙村民回吉澳發展。劉又說村裡下個月會拉光纖,「可以線上辦公」,希望屆時有年青人願意返歸充人氣。

鴨洲船班間隔逾兩小時 旅客「求遠」從馬料水出發

位於沙頭角的鴨洲、吉澳、荔枝窩,位置臨近,極具生態文化旅遊優勢:從沙頭角碼頭出發,旅客可一次過遊覽褐紅色角礫岩、漁民文化、客家古建築、紅樹林等自然及人文景點。翻查船隻班次表,相鄰景點之間船程10分鐘起步,最遠是由沙頭角到鴨洲,亦僅需時30分鐘。

林炳成發現,從鴨洲開出的船班間隔時間過長,「10點半從沙頭角出發,11點到鴨洲,1點半才有船離開」。圖為鴨洲碼頭。(周令知攝)

船程雖短,間隔時間過長卻是一大問題。林炳成是香港太子旅遊有限公司的策劃顧問,負責規劃本次考察行程。他發現,從鴨洲開出的船班間隔超過兩小時,「10點半從沙頭角出發,11點到鴨洲,1點半才有船離開」。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但面積最小的島嶼,僅0.016平方公里,林炳成認為雖然有地質奇觀,但不足以支撐旅客花費兩個多小時參觀,「最多一個鐘行完」。

林炳成呼籲運輸署重新考慮鴨洲船班時間區隔,增加一定班次。他又指,因等候時間長,旅客可能只去吉澳,或寧願從馬料水搭一個半鐘船到鴨洲。他相信調整後,遊覽各景點的人數會增加,「依家吉澳旺時都有一兩百人,有望更多」。

地質公園成垃圾場 鴨洲體驗打折扣

鴨洲的「鴨」從何而來?島嶼形似一隻在海面游水的鴨,其實是海浪侵蝕的作用。「鴨眼」是香港唯一可以徒步穿越的海蝕拱,是少有的郊野奇觀。

海蝕形成「鴨形」自然奇觀,鴨身周圍的褐紅色角礫岩亦是本港罕見。不過,《香港01》記者走訪時發現,海邊的海洋廢物多多,不少塑料被曬得發白,可見長期未有人清理,會否是遊客數量不似預期的原因之一?

中英街若開放 郭偉强籲差異化建設

沙頭角可說是牽引鴨洲和吉澳等新界東北離島發展的命脈,由港深共同管理的中英街扮演邊境線角色,現時仍未開放,惟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今年7月指,港府有意今年底開放旅行團進入。郭偉强認為,深圳早在2022年底展開中英街深港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項目,港府是時候考慮中英街香港部份的規劃。惟他又提醒,建設要避免同質化,「深圳部份已有中英街歷史介紹,香港係咪要重複呢?」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