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關注何不提前改善水浸重災區 林智文:柴灣有做小型改善工程
政府就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向立法會申請超過95億元撥款,有關工程在全港多區,包括黃大仙、港島東區、大埔、沙田及西貢等。去年9月暴雨後黃大仙和柴灣是水浸重災區,有議員關心為何不提前改善兩個重災區的工程,政府回應指港島東有做小型改善工程,下一期再做較複雜的排水系統。
▼2023年9月14日紅雨下環翠邨停車場▼
渠務署總工程師/排水工程溫卓強在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說,去年9月香港接連經歷兩個極端天氣事件的挑戰,包括超強颱風蘇拉和一場特大暴雨,導致多區出現嚴重水浸。為進一步應對近年愈趨頻繁的極端天氣,政府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加強防洪能力,包括採用綜合防洪管理策略,融合不同的排水系統工程、藍綠建設、管理及應變措施等,亦會考慮不同措施的成本效益,以制訂全港性防洪策略,渠務署會繼續推展防洪基建設施,全速進行現時施工中的11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摩士公園建蓄水池 容量4.7萬立方米
文件提及7項工程,包括在去年發生水浸的黃大仙區,工程包括在摩士公園建造一所容量約4.7萬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及相關地面建築物;重置及優化部份摩士公園,又在穎竹街、竹園道、馬仔坑道、鳳舞街、黃大仙道及蒲崗村道建造長約1.4公里、直徑介乎1.2 米至2.5米的雨水渠等。工程預計約5年內分階段完成。政府說,工程如果撥款獲批,計劃今年第三季起展開工程,並於2028年第一季至2030年第三季陸續竣工。
去年9月暴雨黃大仙和柴灣是水浸的重災區,選委界洪雯問到為何不提前改善兩個重災區的工程。她又發現蓄洪池造價之中,沙田公園容量最少,但以每平方米計算時的造價最貴,問及原因。
▼2023年9月8日黃大仙中心北館及附近店舖水淹情況▼
港島今期工程做雨水渠 下期做排放系統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說,柴灣有做小型改善水浸工程,剛發生的暴雨已經沒有嚴重水浸,而渠務署署長莫永昌表示,港島東的雨水渠工程之中,下一期的工程有涉及雨水排放系統,但設計較複雜,今期會先做雨水渠。而沙田蓄洪池造價方面,林智文指參考近年審批的蓄洪池成本,亦要視乎深度和供地的限制。
新民黨葉劉淑儀同問暴雨後水浸重災區的改善工程,包括杏花邨、大浪灣和石澳,林智文說大浪灣邨去年水浸後,已完成小型改善工程,早幾個星期的大雨中沒有出現水浸。杏花邨則因地理位置包括低窪地區和面臨潮脹,建議政府資助加高防洪牆。而石澳則屬港島南,今年會完成檢討再決定工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