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應急救援|港府牽頭制訂行動方案 下月江門地震演練
保安局預計粵港澳三地政府今年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港府正牽頭編撰《行動方案》,具體執行細節會和粵澳政府確定。局長鄧炳強說現時已有即時聯絡機制,即時請求,可以說可即時啟動。
他又透露,下月底(5月27至29日)有48小時粵港澳三地地震演練,地點在江門,澳門或香港都會動用資源。
《合作框架協議》將保留粵港澳三地過去在《粵港協議》和《粵澳協議》下的合作成果。在此基礎上,三地政府聚焦於應急資訊共享、應急技術開發和應急人才培訓等方面深化合作與交流。
粵港澳設立突發事件通報機制
在推動應急資訊共享方面,鄧炳強在保安事務委員會上說,三地政府將推動建立和加強日常資訊溝通機制,及時通報、交流影響粵港澳的突發事件應急資訊。另外,三地政府亦將推動建立全天候應急預警聯動通報機制,在本地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突發事件,對其他合作方可能造成嚴重危害時,及時將相關資訊通報其他合作方。
在應急技術開發方面,他說粵港澳三地政府將推動應急體系技術創新,以提高監測、預警和預防、應急處置等技術裝備能力。三地政府會繼續加強應急人才培育合作,通過專業技術交流、實地考察、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加大應急人員交流培訓力度,提升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已有聯絡機制可即時啟動
特區可按《行動方案》就可能出現的未能有效處理的重大事情,向鄰近城市求助,經民聯立法會議員陸瀚民問及有關情境,另外救援有黃金時間,問到協調程序如何,需時多少。
鄧炳強表示不同的情境有相應的方案,特定的情況也有特定應對方案。他以2017年澳門天鴿為例,要出動解放軍清理,再以2018年的山竹為例,要好幾個星期才清理塌樹,認為可以考慮尋求其他城市特別是大灣區城市的幫助,故開展框架協議。
他補充現時《粵港協議》和《粵澳協議》已有即時聯絡機制,即時請求,可以說可即時啟動,救援工具和救護人員已獲認可,再加上有定期的演練,讓實際操作更順暢。
粵港澳共享救援資源
討論文件說,特區政府現已擬備了一個「共享清單」,內容包括救援工具、車輛、船隻及消防救護人員。粵澳消防救援單位已備悉香港特區政府所提供的「共享清單」,並正調研各自可供共享的資源。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馬逢國說,緊急服務飛行服務隊聲譽好,但政府共享清單沒有提及服務隊,是否有其他安排。
鄧炳強說合作框架協議主要提及陸路的救援合作,有其他計劃聯同香港海事處、廣東省海事局和澳門相關機構,就共同海上領域的合作協議。至於香港飛行服務隊,他表示隊伍負責華南沿岸到香港以南大部份的南中國海水域,而救援後也需要其他救援團體跟進,需要另訂協議發揮作用。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黎棟國關心未來應急管理合作成熟後,和現時三地合作救援工作啟動形式有何分別,他又問到新增器材會否考慮國產貨。
鄧炳強說,框架協議可讓三地救援工作更順暢,更有效率。器材會全球性採購考慮點包括是否可靠,而可靠亦包括會否突然不提供配件,相信國家是其中一個最可靠的地方。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李梓敬問到,啟動機制如何,包括事態要多嚴重才啟動,由誰決定啟動,另外框架協議能否適用於灣區以外的情況。
鄧炳強說,特區由局、內地由廳、澳門由保安司的層面決定啟動機制,框架協議主力大灣區城市,因基準可統一,而且地理位置較近,但其他地方有需要亦會派人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