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架山命案|江玉歡倡打造腦退化症友善城市 使患者活得有尊嚴
九龍塘筆架山道一個單位早前揭發命案,死者是一名疑患認知障礙的老翁,而年老妻子則涉嫌謀殺及自殺,目前正在住院,敲起了腦退化症患者支援不足的警號。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提到,荷蘭最先發明腦退化患者村,患者可以以接近正式模式生活,配以大自然的環境,令患者的病情受到一定程度控制。她希望政府能主動與海內外各地的專家及團隊接觸,打造一個長者以至是腦退化症友善城市,或可使香港成為對該症護理的亞洲研究及發展中心。
江玉歡連日就腦退化症患者政策發文,她今日(30日)說,香港只有一間專門為腦退化症患者而設的住宿設施──賽馬會耆智園。江玉歡曾到訪參觀它們的設施院,院友不會被綁,服務體貼,令患者能夠活得有尊嚴。香港其他的安老院舍也有接收腦退化症的患者,可惜一般人手不足,欠缺專門照顧腦退化症的護理人員,而患者多有漫無目的走來走去的習慣,結果不少香港院舍唯有用束縛方式處理腦退化症患者,令家人看後心酸自責。
荷蘭腦退化患者村 接近正常模式生活
她說,世界普遍在患者的首兩個階段鼓勵他們在家生活,以專業照顧者和護理者提供家居服務,配以社區提供的活動。挪威、瑞士、瑞典、德國及美加對腦退化症的護理及研究較為領先,而就院舍服務的創新,則數荷蘭。她續指,荷蘭最先發明腦退化患者村,患者在專業照顧者帶領下,在村內以接近正常模式生活,自由自在,村內亦有不少活動,配以大自然的環境,令患者的病情受到一定程度控制,生活過得非常之有尊嚴。
相比之下,她說香港以日間中心為主,院舍住宿也非為腦退化症患者專設,可以說還停留在「有與冇之間」,更遑論改善或提供多樣化服務。江玉歡指,不少研究指出,社交活動、大自然環境、接近家居的感覺、音樂及藝術治療也對控制病情有幫助,這些活動在香港的普通院舍難以提供。不過她強調,政府不可能用公共資源提供所有服務,必須引入有護理腦退化症專門經驗的專家開闢不同渠道,發展一套符合香港經濟及環境的多元護理計劃。
提議邀外國專家合作 提供專門院舍服務
至於腦退化患者村,江玉歡說認識的好幾位德國及奧地利腦退化症專家,也很樂意到香港及鄰近的灣區城市發展專門的院舍服務,若能成事,除可在這方面加強與國際聯繫,亦可締造更多優質的選擇給患者及其家人。她又希望政府能主動與海內外各地的專家及團隊接觸,打造一個長者以至是腦退化症友善城市,或可使香港成為對該症護理的亞洲研究及發展中心,並很樂意提供以她所知的聯繫。
按政府在2020年的統計,香港的殘障人士有大概53.42萬人,患有長期病患的有170萬人,至於腦退化症患者,保守估計也有十多萬人,到2030年末,預計會增至30多萬人。江玉歡說,安老的問題,與房屋問題一樣,是香港的兩大結構性問題,人口老化的問題比起房屋,涉及的層面及影響更大,每個香港人,無論貧富也必經歷,若本屆政府能在這方面有突破性的思維,香港巿民一定非常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