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隻雀仔跌落水》原曲是黑暗童謠 向濫權發聲/不忘被犧牲的小孩
《有隻雀仔跌落水》原曲是來自英國的童謠《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原倫敦橋 (後世誤以為是雙塔橋) 早於羅馬時代公元55年建成,因大橋經歷多次倒塌死傷慘重,令童謠不斷流傳。相傳歌曲中「 My Fair Lady 」 是人民用來諷刺當時一位女性當權者。
最元祖的「London bridge」建於羅馬時代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中的倫敦橋常被誤會為倫敦塔橋 ( Tower Bridge ) ,原址倫敦大橋與塔橋距離 700 公尺遠。位於泰晤士河,由羅馬時代公元55年開始以木材建設,到後來改用石材,及現在用混凝土的大橋,是倫敦市兩岸市民的主要來往幹道。所謂「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一條長達兩千年歷史的大橋,如果沒有發生過事故和傷亡,絕對是謊話。
跟據歷史記載,即是維基百科所說,大橋在1091年經歷颱風吹毀,1136年就遭遇了大火,因當時大橋的設計,橋上還有多棟建築物,所以亦增加火災的隱患,1212年大火在大橋兩邊爆發,1381年農民起義焚燒橋上建築物,1450年因叛亂又再次發起大火,到1666年史上最大的倫敦大火波及。抗爭的鮮血和人為的災禍,倫敦橋經歷了多次被時代巨輪狠狠地踐踏。
多年來倫敦橋的演變:
由挪威士兵用來諷刺的軍歌 變成英國當地的童謠
相傳《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最早期的版本是在1014年出現,當時丹麥國王攻打倫敦,英王走難到法國,而英國的盟友挪威則出兵相助,擊過了丹麥軍隊,但過程中摧毀了倫敦大橋,所以挪威軍隊就編寫了一前軍歌《 London Bridge is broken down 》用來諷刺敗北的丹麥軍隊。後來歌曲在英國流傳,亦改變了歌詞成為了童謠,並因大橋長期被損毁,而唱到街知巷聞。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
「My Fair Lady」 濫權皇后 與「被犧牲」的小孩
關於《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有兩大都市傳說,其一是歌詞中突然於最後一句提起的「My fair lady」究竟是誰人?較恐怖的說法,是來自 Alice Bertha Gomme 在1894年的著作《 The Traditional Games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 》,提到當是的建築工人迷信只要將小孩埋在地基之中 (俗稱稱為「人柱」、「打生樁」、類似的亦有「塞豆窿」),就能保障建築物的安全,而「My fair lady」就是紀念當中被埋的小孩。這個做法其實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現,2006年初在香港何文田,在一個水務署的水管工程地盤,發現大量兒童骸骨,懷疑就是昔日的「生柱」。
而比較合理的「My fair lady」說法,就是1269年英王亨利三世,指派皇后Eleanor去管理倫敦橋,但她卻把修橋補路的公款私吞,人民抗議她濫權的行為,決定改歌詞向當權者表達訴求,唱衰佢!
有隻雀仔跌落水 跌落水 跌落水 有隻雀仔跌落水 被水沖去
《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演變成捉細路遊戲,《有隻雀仔跌落水》作者?
這首黑暗童謠由1791年在英國出版的詩歌故事集《 Mother Goose Tales 》傳到外地,因為當時資訊不流通,美國人就認為「London Bridge」是指「Tower Bridge」,之後就約定俗成地被誤會下去,更出現模仿「Tower Bridge」升降吊橋的捉小朋友遊戲,從始與《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永不分割。
而廣東話版的《有隻雀仔跌落水》的來源及作詞人,都一直沒有確實的說法,最為廣傳的是因為當時香港處於英殖時期,英國政府在學校的教科書中加入英式童謠,希望加深英式文化的傳播,而誰是廣東話版的作詞人?在找到真相前,香港人已經自行創作了更多不同的版本,希望後世亦會因這些創作,去了解現今的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