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Wake Up Festival 覺醒音樂祭:十年青春 成就嘉義光榮
扭耳仔帶大家「 Fest出去 」,看海外音樂節。要寫《 Wake up 覺醒音樂祭》很難,這創意澎湃、每年都在進步的主辦團隊,是當初由一班17歲的學生發起,十年過後成為台灣指標性和參與人數最多的音樂節。 《 Wake Up 》無論在選團、視覺設計、整個活覺的企劃,都帶動著潮流,而且非常玩味和貼地,更帶領年青人「回嘉」發展。從一個台灣的音樂節,看到一個未來。
2009年時,由嘉義的各校高中生聯校舉辦的音樂活動,由各校派代表出席,最初取名為《 「起來」音樂祭 Wake Up Music Festival 》,是免費入場的音樂節。第一屆只有一萬台幣的資金 (約 2,500港元 ),其他就要靠學生去找民間企業的贊助,第一屆最大的贊助商竟然是嘉義的地藏王庵。
第二屆因大部份幹士真要上大學,餘下的成員顏廷憲成為了旗手,十年之後,他成為《嘉義覺醒音樂祭》 、 《 Wake Up Art 》、《台北覺醒大暖祭》、嘉義第一間 Livehouse —— 傲頭厝—— 的創辦人。《 Wake Up 》更在台北開設了辦公室,從南到北,影響整個台灣音樂產業的發展。《 Wake Up 》到底有多吸引?
筆者當年在 Wake Up 2015 的經歷,快速了解整場音樂節:
視覺完善伸延主題 《 Wake Up 》網絡掘起
每年的《 Wake Up Fest 覺醒音樂祭》都有獨有的視覺主題,從宣傳前期到音樂節的週邊,都貫徹著同一風格的視覺元素。
將潮流、藝術、設計的影響力帶到音樂節的行銷企劃之中,在日本的《 Fuji Rock 》及香港的《 Clockenflap 》有同樣的思考,但《 Wake Up 》在對潮流觸覺和玩味的掌握,細節上較為優勝,可能基於主辦單位的成員大多是二十多歲的青年。玩味多於計算下的創作,令《 Wake Up 》在社交網絡上非常搶眼。
以下圖集是對歷年(2015 -2019) 《 Wake Up 》的視覺主題的簡介:
2018年 《 Wake Up 》的動畫宣傳片 ,就算未公布 line up 足以令人血脈沸騰:
特色選團不盲追國際大團 量力而為的前進
這是我們第一個參加的音樂節,Wake Up 和其他音樂節不同的地方,是他們會將一些比較重點的單位,分布在全日,不會只集中在夜晚,促使樂迷要早點進場。
以家鄉嘉義為起點的《 Wake Up 覺醒音樂祭》,每年都會邀請成長自嘉義的音樂人「回嘉」演出,而且整個音樂節以本土的樂隊為基根,及從二、三線的外國樂隊著手,從不盲目追求演出費高昂的表演單位,反而是「話題性」和玩味才是最重要。
2015年時,於日本爆紅的鬍鬚女,他那反差感極強的打扮,以金屬唱腔演譯可愛的日本歌,雖然音樂性的成份不重,但消息一發布就得到瘋傳。往後幾年,現役AV女優與暗黑周杰倫 (東尼大木) 的來襲,同樣令音樂節的注目度大幅增加。
最記得 Wake Up 有一個樂隊大飯堂,所有演出單位都會在同一個空間進餐和喝酒,是其他音樂節很少見!
往年的《 Wake Up 》( 第四至九屆 ) 音樂祭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場地主要分為場內和場外的部份,除了最大的兩個台,其餘的場外部份都是免費開放給觀眾,包括新手樂隊的舞台、地攤、週邊攤位、小食檔等,讓更多人要可以投入這個嘉義的盛事。
同場亦有場館會作放映以及展覽,令整個音樂節的內容更豐富,亦讓樂迷站到累透時有地方回一回氣。今年 《 Wake Up 》 十週年,移師更大的 嘉義市港坪運動公園 舉行,全場都是戶外的區域,加上七月正值雨季 (之前的經驗,試過大雨到去不了另一邊台),對主辦方是一個新的「台燈聲」挑戰,對參加者來說,無所謂喇!都是玩得這樣開心!
我們對於Wake up festival 美食攤位特別流連忘返,幾排台灣特色小食、手作、專門音樂節營運的日本漢堡包攤位,和同行的樂隊互相分享美食係一個好好的回憶。
良心的售後服務 告白《 Wake Up音樂祭》
當來自全台灣的青年,甚至來自香港、日本、中國大陸的樂迷,都集中嘉義市,從舞台放射的燈光、在 mosh pit 一下的碰撞、在雨中伸出來傘,令你看到他,但三日《 Wake Up 》過後,各自回歸日常生活,當你一覺醒來發現......想念他/她的氣味及與你/妳相同的音樂品味,就可以上《 告白 Wake Up 音樂祭》 Facebook 專頁匿名留言,希望能找到當日讓你「情感覺醒」的人。
以下精選一些心動的故事,讓大家欣賞:
Wake up 團隊狀大 向台北進發重塑「野台開唱」故地
曾經是台灣最大型音樂節《 野台開唱 》,自 2013 年停辦之後,台北一直缺乏一個指標性的大型戶外音樂節 ( 期間舉行過一年《 T Fest 》,但沒有後續。) 在過去的一月,《 Wake Up 》團隊在野台的故地 花博公園,舉行《 Warm Up 覺醒大暖祭 》,讓樂迷在台北冬天,可給人們群聚包圍暖一暖身。
花博公園鄰近臺北松山機場,樂隊演出時不時有飛機在舞台上方或後方的天空經過,猶如當年香港九龍城,飛機就在頭頂的場境。第一屆的《 Warm Up 》舞台不及當年《野台》的多,亦沒有國際大團撐場,但仍保持《 Wake up 》團隊的初衷,從本地樂團出發,再慢慢擴大,在主題和宣傳上保持著玩味和貼地的感覺。
今年未開幕 先賣未來盲鳥票
這是一個全球音樂節的創舉嗎?當其他主辦方,還在擔心該年的售票情況時,《 Wake up 》的團體就在今年活動開始前一個多月的時間,限量開售下一年的預售門票,讓忠實支持者以相宜的價錢,繼續支持《 Wake up 》。當今年《 Wake up 》完結後,主辦方亦會立即公布下年第一波的演出單位,一些會讓樂迷期待的名字。
《 Wake up 》團隊就如當年的口號「覺醒未來」,總是在看未來,也許這就是台灣給年青人看到的東西。